字好书
出塞曲

《出塞曲》

时间: 2025-07-27 21:23:20

诗句

万里平沙一聚尘,南飞羽檄北来人。

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23:20

原文展示:

出塞曲
作者: 贾至 〔唐代〕

万里平沙一聚尘,
南飞羽檄北来人。
传道五原烽火急,
单于昨夜寇新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紧张形势:千里平沙上扬起的尘土,南方的军报飞至,北方的使者赶来。狼烟四起,五原地区烽火连天,单于昨夜对新秦的侵扰使得局势更加严峻。

注释:

  • 平沙:平坦的沙地。
  • 羽檄:古代用来传递军情的信件,通常是用鸟羽制成的。
  • 传道:传达消息。
  • 五原:指五原郡,地处边塞,常受外敌侵扰。
  • 单于:匈奴的首领,指代敌人。
  • :侵扰、袭击。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单于”是对匈奴首领的称呼,反映了唐代边境战争的历史背景。唐朝与匈奴的关系复杂,诗中通过紧迫的军事信息展示了边疆防务的紧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至,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军事和边疆生活,风格豪放而沉稳。

创作背景:当时唐朝正处于与周边民族冲突频繁的时期,边塞诗成为表达爱国情感和忧国忧民思绪的重要形式。

诗歌鉴赏:

《出塞曲》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疆的紧张气氛。首句“万里平沙一聚尘”以广阔的场景铺开,给人一种辽阔而又荒凉的感觉,暗示着战斗的频繁和士兵的疲惫。接下来的“南飞羽檄北来人”,通过强调消息的急迫性,展现了战争的无情和迅速,似乎在诉说着即将来临的危机。

“传道五原烽火急”进一步强化了紧迫感,五原作为边塞重地,烽火象征着警报和战斗的临近。最后一句“单于昨夜寇新秦”直接点明了敌人的行动,单于的入侵让人感受到国家安危的严重性。这首诗以短小的篇幅,凝练地表达了军事的紧张、边疆的危险,展现了贾至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平沙一聚尘:描绘了辽阔的沙漠,因行军而扬起的尘土,暗示着边境的战事。
  • 南飞羽檄北来人:南方的军报急急而来,北方的使者急速赶到,传递着紧急消息。
  • 传道五原烽火急:在五原地区,烽火已然升起,显示出战斗的紧迫性。
  • 单于昨夜寇新秦:敌人昨夜便已袭扰,对新秦(即唐朝)构成威胁。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
  • 意象:通过“平沙”、“羽檄”、“烽火”等意象传达出边疆的荒凉和战争的紧迫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忧虑,流露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边塞士兵的艰辛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平沙:象征边域的荒凉,暗示战争的环境。
  • 羽檄:象征军情,传递着紧急的信息。
  • 烽火:象征战斗的爆发,警示着边疆的危机。
  • 单于:代表外敌,体现了国家面临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A. 汉族
    B. 匈奴
    C. 冒顿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一方面展开?
    A. 个人情感
    B. 边疆战争
    C. 田园生活

  3. “南飞羽檄北来人”中的“羽檄”指的是什么?
    A. 军报
    B. 食物
    C. 武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贾至的《出塞曲》和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边疆的战争,但贾至更侧重于战争的紧迫感和士兵的无奈,而王昌龄则更强调边塞的壮阔与士人的豪情,二者各具特色,互为映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边塞诗研究》

相关查询

清平乐 其一 清平乐 清平乐 其四 清平乐 清平乐 其六 清平乐五首 其四 清平乐 木犀 清平乐 清平乐·题少梅画 清平乐 其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传闻失实 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釒字旁的字 有目咸睹 包含鸲的词语有哪些 百不获一 享世 东荡西除 口字旁的字 美痬 谄词令色 股掌之上 亦庄亦谐 用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包含跎的词语有哪些 薄海腾欢 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