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

时间: 2025-05-04 00:49:07

诗句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49:07

原文展示: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
作者: 贾至 〔唐代〕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白话文翻译:

在柳絮飘飞的季节,我告别了洛阳;
梅花绽放之后,我才抵达三湘。
世间的情感已像浮云一样消散,
离愁别恨只能随江水不断流长。

注释:

  • 柳絮:指柳树的絮状花朵,象征春天和离别。
  • 洛阳:古都,诗人因离开而感到惆怅。
  • 三湘:指湘江流域,代表诗人所到之地。
  • 世情:世间的情感。
  • 浮云散:比喻世间情感如同浮云一般,难以捉摸。
  • 江水长:象征离愁的绵长与无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至,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人情世态,风格婉约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唐代,诗人因离别友人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是贾至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与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以“柳絮飞时别洛阳”引入,柳絮代表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离别的情绪。诗人通过描写柳絮的飘飞,营造出一种轻盈却又淡淡哀愁的气氛。接着提到“梅花发后到三湘”,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开的无奈,梅花在春天绽放,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但在此时却成为了离别的背景,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世情已逐浮云散”一句,则是对人生无常的哲思,世间的情感如浮云般易散,诗人对此感到无奈与惆怅。最后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更是将离愁化为无尽的江水,流淌不息,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尽的惆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感伤,体现了唐诗的婉约之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柳絮飞时别洛阳”:柳絮飞舞的时节,正是我告别洛阳的时刻,表现出离别的时机与自然景象的相结合。
    2. “梅花发后到三湘”:梅花开放之后,我才抵达三湘,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与内心的期待。
    3. “世情已逐浮云散”:世间的情感已经如浮云般消散,体现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4. “离恨空随江水长”:离愁与恨意只能随江水绵延流长,表达了深厚的思念与无尽的离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世情已逐浮云散”将世间情感比作浮云,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唐诗的深刻哲理与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 柳絮:象征离别与春天,体现轻柔与无奈的情感。
  • 梅花:代表希望与美好,但在离别中显得苍凉。
  • 浮云:比喻世事的无常与难以捉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 江水:象征离愁的绵长与无尽,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洛阳”代表什么地方? A. 古都
    B. 山川
    C. 江河

  2. 诗中“世情已逐浮云散”的意思是? A. 离别的情感如浮云般消散
    B. 友谊长存
    C. 自然景物常在

  3. 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忧伤与思念
    C. 激愤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和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但贾至更侧重于离别的愁绪,而王之涣则展现出一种豪情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有所不同,均体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次韵彭青老咏雪三绝句 其三 四时为农 其二 飞云洞景十二首 其十一 五湖烟景 玉山道中五首 其一 仁宗皇帝挽歌辞四首 彭及之邀吴仲源杨公济与某夜会望湖楼独某后期为关所隔偶成四 古调笑 其三 留别诗三首 其一 留别石川诗老 幽居四咏 题锦织回文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儿女之情 感愧无地 宸怀 心病还须心上医 轻下 音字旁的字 都鄙有章 馬字旁的字 崟崟 盘跌 淫结尾的成语 乛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浸渊 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龝字旁的字 烧琴煮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