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6:18
临江仙 当湖偕内子同游瀛洲书院
科第污人根性贱,登瀛好梦成空。
笑他名士可怜虫。人文都阒寂,枉说此间雄。
三月春寒犹料峭,桃花片片飞红。
阑干并倚太匆匆。楼台看倒影,湖水自生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制度和士人名士的批评,指出他们的根性低贱,登上瀛洲书院的理想不过是空梦。诗人嘲笑那些自诩名士的人,感叹这里的人文气息都显得冷清,难以称得上雄伟。春天的三月依旧寒冷,桃花片片飘落,诗人倚在栏杆上,感慨时间匆匆,眼前的楼台倒映在湖水中,湖面自生涟漪,暗示着内心的波动。
作者介绍:高燮,清代诗人,生于晚清,身处动荡的历史时期,受到传统文化和科举制度的深深影响。其作品多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高燮与内子游览瀛洲书院时,诗人感受到科举制度带来的压力与士人名士的虚荣,结合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临江仙》通过对游览瀛洲书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士人名士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思考。诗人在开篇就用“科第污人根性贱”点明主题,揭示了那些依靠科举上位的人的本质,认为他们的名声和地位是虚无的。接着,诗人用“登瀛好梦成空”表现了理想的破灭,暗示了知识与权力之间的无奈关系。
在描写春天的寒冷时,诗人用“桃花片片飞红”来衬托内心的孤寂和失落,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桃花的凋落更显得无情。最后,诗人倚着栏杆,眼前的楼台倒影与湖水的涟漪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科举文化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对名士虚荣的讽刺,同时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临江仙》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桃花片片飞红”用来象征什么?
“科第污人根性贱”表达了对哪个社会现象的批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