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柳

《柳》

时间: 2025-08-07 01:46:01

诗句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五株斜傍渊明宅,

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01:46:01

原文展示

今古凭君一赠行,
几回折尽复重生。
五株斜傍渊明宅,
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
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
曾惹当时歌吹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柳树的深厚情感。古今之间,我凭借你这美丽的柳来赠送离别的情感,多少次折断的枝条又重新生长。五棵柳树斜靠在渊明的宅子旁,千树柳枝低垂在太尉的营帐前。临水而立的柳树带着烟雾,似乎藏匿着美丽的翡翠,迎着风和雨,栖息着流莺。隋朝皇帝的堤岸上依然留存着这些柳树,曾经引发过无数歌声和吹奏的乐曲。

注释

字词注释:

  • 凭君:依靠你,指柳树。
  • 赠行:赠送离别的情感或礼物。
  • 折尽复重生:指柳枝折断后依然会再长出来。
  • 渊明:指陶渊明,隐士诗人。
  • 太尉:古代官职,指高官。
  • 临水带烟:柳树临近水边,烟雾缭绕。
  • 翡翠:形容柳树的美丽。
  • 倚风兼雨:在风雨中栖息。
  • 依依:形容柳树的柔美姿态。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和田园诗闻名。
  • 隋皇堤:指隋朝时期的堤岸,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慕幽,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善于描绘生活中的细微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之际,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柳树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思索。柳树的柔美与生命力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执着和希望。诗中描绘的五株柳树和千树柳枝,既是对柳树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柳树与人事的关系紧密结合,展示了人情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临水带烟藏翡翠”一句,将柳树的姿态与水的烟雾相结合,形成了朦胧而美丽的画面,仿佛柳树在水的映衬下更显优雅,似乎也隐藏着某种珍贵的美丽。同样,最后两句提到的“隋皇堤畔”,则通过历史典故,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厚度,体现了柳树与历史的交融。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感情真挚,通过对柳树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古凭君一赠行:诗人以柳树作为离别的象征,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依依。
  2. 几回折尽复重生:柳树的生命力象征着希望,折断再生隐喻人生的磨难与再起。
  3. 五株斜傍渊明宅:描绘了柳树与隐者陶渊明的生活密切相关。
  4. 千树低垂太尉营:描写了柳树在军事营地的景象,表现出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织。
  5. 临水带烟藏翡翠:展现柳树在水边的美丽,生动形象。
  6. 倚风兼雨宿流莺:描绘了柳树在风雨中栖息的场景,增添了诗的动感与活力。
  7. 隋皇堤畔依依在:通过历史典故,展现柳树与历史的联系。
  8. 曾惹当时歌吹声:回忆过去的繁华,感叹历史的变迁与人情的冷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美丽的翡翠,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拟人:赋予柳树以生命,表现出自然的柔情。
  • 对仗:如“临水带烟,倚风兼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柳树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人事无常的思索,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柔美、生命力和离别。
  2. :象征流动与变化,体现人事的无常。
  3. :象征朦胧与美丽,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4. 流莺:象征生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隐者”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临水带烟藏翡翠”这句诗中,柳树被比作什么?

    • A. 珍珠
    • B. 翡翠
    • C. 宝石
    • D. 花朵
  3. 这首诗主要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情感?

    • A. 山
    • B. 柳
    • C. 花
    • D. 云

答案:

  1. B. 陶渊明
  2. B. 翡翠
  3. B. 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州歌》 - 柳宗元
  • 《春望》 - 杜甫
  • 《江南春》 - 杜甫

诗词对比:

  • 《柳州歌》与《柳》,两首诗均以柳树为主题,但《柳州歌》更多表现了对柳树的独特情感,结合了对地域的描绘,而《柳》则融入了更多的历史情感和个人思考。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如何通过相似的意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出各自的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通事舍人寓直见示篇中兼起居陆舍人景献 酬宋使君见诒 酬宋使君见赠之作 送赵都护赴安西 饯王尚书出边 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 初发江陵有怀 别乡人南还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三月三日登龙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粉白黛绿 生字旁的字 明号 闷葫芦 而字旁的字 起复 鼓字旁的字 琳球 包含肱的词语有哪些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省愆寡过 包含夹的词语有哪些 套版 素负盛名 包含叙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秤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