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2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29:59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谁在这儿来到这里不怨恨自己的生存,声声都是令人断肠的哀鸣。七千里外有个家,独自在这十二峰前徘徊。瘴气的雨夜藏匿了神女庙,蛮族的烟雾寒冷锁住了夜郎城。请你且听这哀吟吧,等到青云的道路平坦时再去追寻。
慕幽,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深沉而富有哲理。
该诗创作于唐代,时局动荡,诗人流浪在外,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三峡闻猿》是一首深情而哀怨的诗作。诗中蕴含着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谁向兹来不恨生”引出主题,表现了生存的苦楚。接着“声声都是断肠声”,更是将这种悲伤放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人身处险恶的环境中,独自徘徊在高山之下,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命运的无奈。
“七千里外一家住”,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人用距离表达了对家的渴望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最后,诗人以“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作结,既是对哀鸣的呼唤,也暗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展现了一种在逆境中仍不放弃希望的精神。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具深度,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全诗表达了对生存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逆境中仍不放弃希望的情感。
诗人问“谁向兹来不恨生”是想传达什么?
A. 对生存的热爱
B. 对生存的无奈
C. 对生命的赞美
“七千里外一家住”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乡之情
B. 对故乡的厌恶
C. 对未来的期待
“凭君且听哀吟好”意味着什么?
A. 希望他人倾听悲伤
B. 希望他人分享快乐
C. 希望他人抒发愤怒
《三峡闻猿》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样,均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比较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