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0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02:55
《沁园春 其六 蟀》
作者:樊增祥 〔清代〕
候馆离宫,石井铜铺,都曾听伊。
记将军居处,象为楼观,相公褒赠,锦织蓑衣。
金带腰圆,琵琶翅短,花谱禽经无此奇。
相争竞,似如今女学,雄不如雌。
一灯织室鸣机。正四壁秋声唧唧诗。
向纺砖愁听,鲛珠女子,竹笼唤卖,鹁角孩儿。
白石能吟,碧山善和,豆架瓜棚虫络丝。
宜孙子,看二南契约,都说螽斯。
在候馆和离宫,石井和铜铺,这些地方都曾经听说过你。
记得将军居住的地方,象是楼观一样,相公赐予的,锦绣的蓑衣。
金带腰身圆,琵琶的翅膀短,花谱和鸟经中没有这样的奇特。
争斗竞争,似乎就像现在的女学,雄性不如雌性。
一盏灯下,织室中响起机器的鸣声,四壁传来秋天的唧唧声。
听着纺砖的愁绪,鲛珠的女子,竹笼中呼喊着卖东西,鹁角的孩儿。
白石能吟唱,碧山能和声,豆架和瓜棚上虫子交织成丝。
宜孙子,看着二南的契约,都说是螽斯(蟋蟀)。
樊增祥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涉及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沁园春 其六 蟀》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蟋蟀等意象,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感,展现出对民生的关注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开篇提到的候馆、离宫和铜铺等地,构成了一幅生活的画面,体现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接下来的描写则体现出对女性的关注,特别是“雄不如雌”的对比,反映出女性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价值。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和比喻,使得意象更加鲜活。尤其是“一灯织室鸣机”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织布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诗人在描写各种生活场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广泛问题,尤其是对女性地位的探讨,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生活描绘和对性别角色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同时展现了人性中的微妙情感和社会的复杂性。
诗中提到的“候馆”主要指什么?
诗中“雄不如雌”的意思是什么?
“一灯织室鸣机”中“鸣机”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