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1:39
沁园春 春情
作者:王易 〔清代〕
玉案尘生,金炉香烬,罗幕含愁。
问帘外桃花,昨宵开未,堂前燕子,近日来否。
风景依然,伊人不见,如许春光未肯留。
凝眸看,看游丝不定,野马空浮。
有时独上西楼,奈乍暖还寒不自由。
听枝上黄莺,惊回梦去,林间杜宇,唤出归休。
芳草相思,垂柳惹恨,欲语人前又自羞。
羞何事,为能言鹦鹉,偏在前头。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春光的惆怅。诗人看到书桌上落满了尘埃,香炉里的香火已经熄灭,纱幕中透出一丝愁苦。诗人询问窗外的桃花昨夜是否已经开放,堂前的燕子最近是否归来。春天的景色依旧绚丽,但心中所爱的人却不见踪影,这样的春光为何不愿停留?诗人凝视着飘荡的丝线,心中感到空虚。有时独自登上西楼,却发现春寒依旧,心情不能自由。听到树上黄莺的啼鸣,仿佛惊醒了梦境,林间的杜鹃声又呼唤着归人。芳草让人思念,垂柳惹起恨意,想在他人面前倾诉却又感到羞愧。羞愧是因为什么呢?只因鹦鹉会说人话,偏偏在我面前。
作者介绍:王易,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诗人对春天的美好与个人情感的纠葛结合,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与失落。
《沁园春 春情》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开篇以“玉案尘生”引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烦闷与对生活的感慨。随着对外界景象的询问,诗人对桃花和燕子的思念不仅是对春天的向往,更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风景依然,伊人不见”的对比,突显了春光的美丽与想念的无奈。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凝眸看,看游丝不定”展现了对爱情的期盼与不安,仿佛一切都在漂浮不定,无法把握。独上西楼的意象则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春天的暖意却又伴随着寒意,使得情感愈加复杂。最后,诗人以“羞何事”为结,巧妙地将情感升华,表达了即使在他人面前也难以启齿的内心挣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呈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情感的纠葛,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失去的惋惜,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游丝”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风景依然,____不见”,缺失的词语是? 答案:伊人
判断题: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答案:错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