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菩萨蛮 见雁有作

《菩萨蛮 见雁有作》

时间: 2025-05-07 22:34:42

诗句

楚天无尽秋将夕。

画屏人瘦罗云碧。

筝柱十三行。

离情烟水长。

江南书远报。

万一今年到。

城郭是耶非。

那人归不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4:42

原文展示:

楚天无尽秋将夕。
画屏人瘦罗云碧。
筝柱十三行。
离情烟水长。
江南书远报。
万一今年到。
城郭是耶非。
那人归不归。

白话文翻译:

在无尽的秋天即将结束之际,楚地的天空显得格外辽阔。画屏前,瘦弱的人影在碧绿的云下愈发显得孤单。琴柱上十三根弦,仿佛弹奏着悠长的离愁。江南的书信虽远,是否能在今年送达?城市的边界究竟是在哪里?那个人究竟何时归来?

注释:

  •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楚地即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
  • 罗云碧:形容云彩的颜色,增加了诗的意境。
  • 筝柱:古筝的支柱,象征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常被视为温柔、美丽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星垣,清代诗人,生于才子佳人的时代,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思乡之际,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述,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离别者的思念。

诗歌鉴赏:

《菩萨蛮 见雁有作》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秋日黄昏时分的思绪。诗的开头“楚天无尽秋将夕”便设定了一个辽阔而又略显孤寂的背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随着“画屏人瘦罗云碧”的描绘,令人感受到画面中的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强烈对比,增强了孤独感。

“筝柱十三行”不仅象征着音乐的悠长,更隐含着离别的愁苦。古筝的音色清脆,与离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江南书远报”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人期待着书信的到来,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期待。

最后几句“城郭是耶非,那人归不归”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诗人对归人的渴望与不确定感交织,表现了深切的情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离愁别绪的复杂性,使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天无尽秋将夕:描绘秋天即将结束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2. 画屏人瘦罗云碧:画屏前的瘦弱人影与碧云形成对比,表达孤独与失落。
  3. 筝柱十三行:象征古筝的弦,暗示音乐与情感的连接。
  4. 离情烟水长:烟水模糊,寓意离愁的悠长。
  5. 江南书远报:对远方的思念与寄托,期待信件的到来。
  6. 万一今年到:对归来的希望,夹杂着不确定性。
  7. 城郭是耶非:对城市与乡村的思考,暗示归属感的迷茫。
  8. 那人归不归:直接表达对某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离情烟水长”,将离别情感比作烟水,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江南书远报,万一今年到”,形成一种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念与孤独展开,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离别者的深切思念,体现了人们在离愁别绪中的无奈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收获与离别。
  • :代表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 江南:象征美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楚天无尽秋将夕”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2. “筝柱十三行”中的“筝”可以理解为: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植物
    C. 一种舞蹈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相比,陈星垣的《菩萨蛮》更侧重于景物与情感的结合,李清照则更加内省,表达了对爱的渴望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解析》

相关查询

题四贤像·陈希夷 又即事四首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杂咏一百首·何蕃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 再游栖霞洞 用洪君畴韵送徐仲晦赴乡郡二首 其一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饯乡守宋监丞二首 浦城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字头的字 羞恼成怒 比字旁的字 余韵流风 遗地 见字旁的字 老忘浑 种穰 视虱如轮 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月鹭 椒花雨 龝字旁的字 诗朋酒友 口字旁的字 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切中要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