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2:16
路旁厢板乌椑树。
树椑乌板厢旁路。
寻处甚阴阴。
阴阴甚处寻。
缕丝千点雨。
雨点千丝缕。
何若别情多。
多情别若何。
路边有一棵黑色的椑树,
椑树旁边是小路。
找的地方满是阴凉。
阴凉的地方我再去寻找。
细雨如丝,洒落千点。
雨点如丝,缠绵千缕。
不如说离别的情感更深。
多情的人离别又能如何?
作者介绍:毛奇龄(约1620-1688),字子彭,号梅雪,清代诗人、文学家。他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俊逸,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时逢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亲友的思念。
《菩萨蛮 其十七 访所欢作》展现了毛奇龄深厚的情感与精湛的艺术表现。诗中以椑树和小路为背景,描绘出一个充满阴凉和细雨的场景,意象清晰,情感细腻。
诗的开头通过“路旁厢板乌椑树”引入,乌椑树的存在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树旁的小路象征着寻觅与探索,暗示诗人对心灵归属的渴望。接着“寻处甚阴阴,阴阴甚处寻”重复的句式,表现出一种无尽的追寻与徘徊,仿佛在探寻一处能够安放情感的阴凉之地。
“缕丝千点雨,雨点千丝缕”则通过细腻的雨景,构建出一种雨中情愫的氛围,细雨如丝,既是自然的描绘,也是内心感情的流露,表现出一种轻柔而愁苦的情感。
最后两句“何若别情多,多情别若何”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离别带来的愁苦与情感的深厚交织在一起,发人深省。此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情感上深刻动人,展现了毛奇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反映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美好情感的珍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椑树”主要象征什么?
“缕丝千点雨”中的“丝”指代什么?
诗中反复出现的“阴阴”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