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0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01:56
听书锺鱼半月声,浪傅移住竟何曾。
莫教少欠丛林债,更作今宵且过僧。
听那钟声如鱼在半月中游荡,波浪轻轻地扑打着岸边,究竟在何处停留呢?
别让自己在丛林中留下债务,今夜就只愿与僧人共度此时。
“丛林债”可能源于佛教中对于世俗牵挂的批判,强调了要抛弃世俗的繁杂与纷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民生疾苦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在寺庙中的宁静时光,反思人生的意义,表达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向往。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这首诗通过钟声和波浪的描写,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超然的氛围。诗人在寺庙中聆听钟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内心却又有着对世俗牵挂的反思。诗中的“莫教少欠丛林债”一语,体现了对人生中负担的警惕,提醒人们要学会放下那些无谓的牵挂,珍惜当下的平和时光。
诗的最后一句“更作今宵且过僧”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期望与僧人共同度过这一刻的宁静。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传递出一种禅意的哲学,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宁静的寺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清净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词测试:
诗中“锺”指的是什么?
“浪傅”在诗中是指什么?
诗人希望与谁共度今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