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沙溪江亭

《沙溪江亭》

时间: 2025-05-04 03:36:53

诗句

渔舟竟日不知还,水碓无人也不闲。

斫却江头一丛柳,当愁无地著江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6:53

原文展示:

渔舟竟日不知还,水碓无人也不闲。
斫却江头一丛柳,当愁无地著江山。

白话文翻译:

整天的渔舟还不知要回去,水碓旁无人依旧忙碌。
砍掉江边的一丛柳树,恐怕会愁苦没有地方再留恋江山。

注释:

  • 渔舟:捕鱼的船。
  • 竟日:整天。
  • 水碓:用水力推动的碓坊,打米或磨粉的工具,象征着农村的生活。
  • 斫却:砍掉。
  • 江头:江边。
  • 著:依附、留恋。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江山”一词常常被用来指代祖国的山河,诗中提到的柳树则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柔美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生活中的细节表现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江边的渔舟和水碓,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沙溪江亭》是杨万里的经典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江边的渔舟和水碓,展现了一幅恬静的乡村生活画面。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整天忙碌的渔舟,表达了对渔人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水碓的无人则更突显出一种宁静与空旷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渔舟与水碓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接下来的“斫却江头一丛柳”,则暗示着一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忧虑,柳树的砍伐不仅是对自然的伤害,也暗示着对故土的留恋与无奈。“当愁无地著江山”一语,表达了诗人对失去故乡的惋惜之情,渔舟与水碓的宁静与柳树的消逝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思,充满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渔舟竟日不知还:整天的渔舟,连回去的时间都不知道,形象展现了渔民的忙碌与投入。
  2. 水碓无人也不闲:水碓边无人,却依旧在忙碌,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节奏与韵味。
  3. 斫却江头一丛柳:砍掉江边的一丛柳树,表现了对自然的破坏。
  4. 当愁无地著江山:担心没有地方再依恋江山,表达了对家乡的留恋和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渔舟和水碓比作乡村生活的象征。
  • 拟人:水碓被赋予“无人也不闲”的特性,显示了乡村的生机。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乡村生活的怀念与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家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渔舟:象征着劳动与生活的艰辛。
  • 水碓:代表传统乡村的生产方式,体现了农耕文明。
  • 柳树:象征着柔美与离别,表达了对自然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碓”主要用于什么? A. 渔船 B. 磨米 C. 砍树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 1.B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万里的作品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战乱和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两者在主题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夜宿玄墓山圣恩寺 鹧鸪天 壬午 鹧鸪天 赠章国栋解绶 鹧鸪天(九日登赤松绝顶)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恶邻他徙,因得与静宜五女布置书斋,喜占小阕 鹧鸪天 秋夕观舞 鹧鸪天 马武仲下世几一月矣,偶过小黄山馆故址,悼之以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犬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说七说八 业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半半路路 包含儵的词语有哪些 东捱西问 长字旁的字 指东画西 串味儿 鸷鹗 六纬 掩骼埋胔 惜玉怜香 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河结尾的成语 耿耿在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