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0:45
王郎矫矫云中龙,当霄吐气飞白虹。
长安人海时自雄,天下健者惟董公。
局天蹐地羞庸庸,高岩巨壑生松风。
二子论文非苟同,炯然各具双青瞳。
新城秀水两宗工,南施北宋争云从。
四家几欲千古空,后生小子多悯慵。
偏将腐草嗤祝融,此如人已登岱峰。
我犹侈口谈东蒙,吁嗟菲薄真何衷。
师门弟子身可终,安能粪壤污鸿濛。
近睹二子开心胸,其光奕奕声隆隆。
人间得此如駏蛩,何当鞭石东海东。
相携大醉蓬莱宫,慎无笑我心有蓬。
王郎如同在云中飞翔的龙,能在高空中吐出气息,仿佛飞跃白虹。
长安的众人中,他时常显得卓尔不群,真正的英才,唯有董公。
天高地阔,庸碌的人自愧不如,巍峨的高山大壑中生起松风。
这二位在学术上并非肤浅,眼中各自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新城秀水两位宗师工艺卓绝,南方的施家与北方的宋家竞争如云。
四大家族几乎要在历史上留下空白,后辈的年轻人多是懒惰之辈。
偏偏用腐草去嘲笑祝融(火神),这就如同一个人已经登上岱山的顶峰。
我仍旧豪言壮语谈论东蒙,唉,真心实意何其薄弱。
师门的弟子若能终老,怎能让污泥污秽了鸿濛(鸿鹄之志)。
近距离看到二位开朗的心胸,他们的光芒闪耀,声势浩大。
人间得到这样的人如同得到良驹,何时能驱动石头赴东海?
相携在蓬莱宫中大醉,切莫笑我心中有蓬(蓬莱的理想)。
刘大绅(约1680-1754),清代诗人,字廷琛,号大绅,江苏人。他的诗风古朴清新,常以豪放和清新见称,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并关心后辈的发展。
此诗写于清代,诗人赠予王兰畹和董竹溪,意在赞美他们的才华与志向,表达对后辈学者的希冀与寄托。
《赠王兰畹董竹溪二孝廉》是一首充满赞美与期望的诗。诗中描绘了王郎和董公的非凡才华,借助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突显二人的学术成就与人格魅力。开篇以“王郎矫矫云中龙”起,展现其卓越与独特,紧接着提及董公,进一步渲染了二位学者的英姿勃发。
诗中对“庸庸”之人的嘲讽,表现了作者对平庸生活的不屑与对卓越的追求。“局天蹐地羞庸庸”,通过对比,强调了王郎和董公的非凡气质。接着,诗人描绘了二位学者在学术上的独特见解,进一步借助“炯然各具双青瞳”的形象,传达出智慧和才华的闪耀。
在表达对未来的期望时,诗中提到“后生小子多悯慵”,指出当代年轻人多有懒惰之态,显示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思熟虑。结尾的“相携大醉蓬莱宫”,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出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后人奋发向上,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整首诗表达了对王兰畹和董竹溪的赞美,以及对后辈学者的激励,反映出诗人对卓越人才的渴求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王郎和董公在诗中分别象征什么?
A. 平庸的人
B. 卓越的学者
C. 诗人的朋友
D. 传说中的人物
诗中提到的“腐草”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低劣的东西
C. 自然的风景
D. 诗人的理想
“四家几欲千古空”中的“四家”指的是?
A. 四个家族
B. 四个国家
C. 四个学派
D. 四个地方
在《赠王兰畹董竹溪二孝廉》中,刘大绅通过对王郎和董公的赞美,表现出对学术的尊重与追求;而王维在《赠友人》中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