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50
峰间碧琅玕,清风五月寒。
欲题无好语,支枕卷帘看。
在峰峦之间,翠绿的琅玕石显得格外清丽,
五月的清风带来了些许寒意。
我想写下几句诗,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只好倚着枕头,卷起帘子静静地观望。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琅玕”常用来比喻美好、珍贵的事物,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
作者介绍:仲并,字不详,宋代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仲并游历山水之间的某个时刻,可能是春末夏初时节,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然而在面对这份美好时却感到词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诗歌创作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峰间碧琅玕",用“碧”字传达出一种生机和清新,琅玕石的美丽在山峰之间显得格外鲜明,极富视觉冲击力。接着,"清风五月寒"一句,诗人通过对气候的描绘,体现出五月时节的独特气候,清风带来的寒意让人感受到一丝凉爽,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环境的清新感。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思考,"欲题无好语",表现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无奈与困惑,尽管心中涌动着感慨与灵感,但却难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情感的转变,展示了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与无力,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一句“支枕卷帘看”则显得宁静而悠然,诗人选择以一种放松的姿态来欣赏眼前的美景,或许这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释然。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创作的思考,展示了诗人清新而细腻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创作灵感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碧琅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植物
C. 一种美石
D. 一种云彩
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愤怒
B. 对创作的无奈
C. 对生活的厌倦
D. 对他人的怀念
"支枕卷帘看"中,诗人选择的姿态是什么?
A. 激动
B. 放松
C. 焦虑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