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6:03
百里有民社,古为子男国。
苟有爱物心,稚老皆蒙德。
为身不为人,鄙哉陶彭泽。
在百里之内有许多民众社群,古时候这里是子男的国家。
只要有爱护万物的心,年轻的和年老的都能受到恩德。
若是只为自己,不为他人,那是多么鄙陋,像陶渊明与彭泽那样。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以史为鉴,强调道德与治国理政的结合。
该诗写于司马光在鸡泽任官期间,反映了他对民众福祉与社会责任的关注,强调爱护万物与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深邃,表达了司马光对社会治理的思考。他通过对民社的描绘,强调了一个理想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关爱、共同受益的关系。诗中提到的“爱物心”,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与珍惜,也是对人类社会的责任。这种爱心的普及,能使每一个个体,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能沐浴在仁德之中,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批判那些只图个人利益的人,表达了对自私自利行为的鄙夷。司马光以陶渊明和彭泽为例,暗示这类人纵使有名,实则道德可叹,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反思,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呼唤,展现了作者的理想主义情怀和深厚的道德观念。
这首诗强调了对社会和他人应有的责任,倡导一种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道德观念,反对自私自利的行为。
诗中提到的“爱物心”主要指什么?
A. 对自然的珍惜
B. 只爱自己
C. 不关心他人
D. 以上皆非
诗中批评的对象主要是哪类人?
A. 有权势的人
B. 自私自利的人
C. 关心民众的人
D. 隐士
“鄙哉陶彭泽”中的“鄙”指的是什么?
A. 高尚
B. 鄙陋
C. 贤德
D. 志向
对比司马光的《和聂之美鸡泽官舍诗七首·题厅壁》与杜甫的《登高》,可以看到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与个体责任,但司马光更侧重于道德与社会责任,而杜甫在《登高》中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感慨与对时代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