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16
绮罗香 壬寅春分约徐丈紫山同赋
作者: 厉鹗
水榭收灯,虹梁待燕,判断韶华如许。
九十芳辰,一半自今堪数。
娇意绪欲暖翻寒,懒心性乍晴还雨。
已飘残梅雪鳞鳞,井桃花信未迟暮。
箫楼应惜冶思,谁在生香径里,和莺低语。
约略东风,好似破瓜眉妩。
刚宿露蝶梦才匀,更惹烟柳丝偷取。
怅年时,一掬春愁,试分知解否。
水边的楼阁收起了灯光,虹桥上等候着燕子归来,时光的流逝如此明显。
春天已经过去了九十天,一半的春光如今还能计算。
温柔的情意欲要驱散寒意,懒散的心情时而晴朗时而阴雨。
梅花已然飘落,雪花如鳞般散去,而桃花的来信却还未至。
在箫声悠扬的楼阁中,应该珍惜这份思念,谁在香径里,与黄莺低语?
轻柔的东风,仿佛是妩媚的瓜眉。
刚刚宿醉的露珠让蝶梦渐渐清晰,愈发惹得烟柳轻拂。
对于往年时光,我心中一掬春愁,试问你能理解吗?
厉鹗(约1660-约1730),字梦阮,号白云山人,清代诗人、文学家,以诗才著称。他的诗风清丽、婉约,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腻感受。
此诗作于壬寅年春分,作者与友人徐丈在紫山相约赋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忧虑,体现出浓厚的春愁情绪。
这首诗以春分为背景,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对春天的深切感受。开篇用“水榭收灯,虹梁待燕”勾画出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接着通过“判断韶华如许”感叹时光的流逝,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气息,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与珍惜。
在第二联,诗人用“娇意绪欲暖翻寒,懒心性乍晴还雨”表达了对春天气候变化的无奈,仿佛在比喻内心情感的波动。接着通过“已飘残梅雪鳞鳞,井桃花信未迟暮”展示了春天的残留与未来的期待,情感由此升华,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箫楼应惜冶思,谁在生香径里,和莺低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温馨,最后诗人用“怅年时,一掬春愁,试分知解否”总结了整个诗篇,表达出对过去时光的思念与无法言说的愁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显示了诗人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心情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虹梁”指的是:
A. 桥梁
B. 楼阁
C. 河流
D. 田野
填空题:诗中“怅年时,一掬春愁,试分知____否”。
判断题: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期待而不是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