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5:37
韵语答永叔内翰
作者:梅尧臣
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
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
字法叹中绝,今将五十秋。
近日稍稍贵,追踪慕前流。
曾未三数人,得与古昔俦。
古人皆能书,独其贤者留。
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求。
不知前日工,随纸泯已休。
颜书苟不佳,世岂不宝收。
设如杨凝式,言且直节修。
又若李廷中,清慎实罕侔。
乃知爱其书,兼取为人优。
岂书能存久,贤哲人焉廋。
非贤必能此,惟贤乃为尤。
其余皆泯泯,死去同马牛。
大尹欧阳公,昨日喜疾瘳。
信笔写此语,谓可忘病忧。
黄昏走小校,寄我东郭陬。
缀之辄成篇,聊以助吟讴。
世人写的字就像讨论馒头一样。
虽然厚皮的馒头很好,但庸俗的东西让人羞愧。
书法在中间已近绝境,时光已过五十年。
最近书法逐渐被重视,人们追随前人的风流。
我所认识的也不过三五个,能够与古人并肩。
古人都能写好字,唯有其贤者留名。
后世不再推崇这些,只是在追求书法的技艺。
却不知道以前的工匠,随纸而去已不再。
颜真卿的书法如果不佳,世间又怎会珍惜。
如果像杨凝式那样,言辞直率且节操高尚。
又如李廷中那样,清慎的品德实在难以比拟。
因此知道,喜爱书法的人,兼顾为人之优。
岂能指望书法久存,贤哲之人又在何处隐匿。
非贤者必能做到此,唯有贤者尤为突出。
其他人都泯然无闻,死去如同马牛。
大尹欧阳公,昨日喜于病愈。
随意写下这些话,愿能忘却病痛的忧虑。
黄昏时分走小校,寄我东郭的信。
将这些文字缀成篇,聊以助我吟唱。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雪溪,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精于诗文,尤其以古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并常常融入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韵语答永叔内翰》是在梅尧臣与朋友欧阳修的交往中创作的。此诗反映了对书法艺术的思考,以及对古人书法的追慕和对现代书法现象的批判。诗中提到的书法家都是当时书法界的翘楚,梅尧臣通过他们来对比自身和当代书法的现状。
《韵语答永叔内翰》是一首关于书法与人品的诗。梅尧臣在诗中探讨了书法的价值,提到书法不仅是技巧的体现,更是个人品德的反映。诗的开头通过对“肥字”的讨论引出书法的主题,借用馒头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书法的外在表现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关系。接着,诗人感慨书法的技艺在当代的衰退,尤其是对古人技艺的怀念,表达了对真正书法艺术的追求。
诗中通过对古代书法家的引用,强调了书法的传承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梅尧臣不仅关注技艺的传承,更关注书法背后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他指出,只有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这种对书法的深刻理解,既是对当代流行书风的批判,也是对后人书法学习的指导。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既有对书法的热爱,也有对人品的推崇,体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位诗人对艺术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书法的艺术价值与人品之间的关系,强调只有真正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同时,梅尧臣对当代书法的反思,也唤起了对传统艺术的敬仰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肥字”指的是:
A. 字形粗壮的字
B. 字形纤细的字
C. 书法的技巧
D. 书法的流派
梅尧臣在诗中提到的古代书法家不包括:
A. 颜真卿
B. 杨凝式
C. 李廷中
D. 苏轼
诗中强调书法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A. 书法与音乐
B. 书法与人品
C. 书法与文学
D. 书法与绘画
梅尧臣 vs. 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