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卜算子 观大涤子对牛弹琴图,用稼轩韵戏题

《卜算子 观大涤子对牛弹琴图,用稼轩韵戏题》

时间: 2025-07-31 19:52:26

诗句

顾影叹嵇康,涤器从司马。

牛若无知若有知,正是知音者。

充耳不闻钟,雷响惊鸣瓦。

一任呼牛便应牛,吾与蒙庄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9:52:26

原文展示:

顾影叹嵇康,涤器从司马。牛若无知若有知,正是知音者。充耳不闻钟,雷响惊鸣瓦。一任呼牛便应牛,吾与蒙庄也。

白话文翻译:

我对着自己的影子感叹嵇康的遭遇,涤器(指涤子)向司马迁学习。牛若无知或有知,正是知音的人。耳朵充耳不闻钟声,雷声轰鸣却震动瓦片。我随便呼叫牛,它也就应声而来,与我和庄子一样。

注释:

  • 嵇康: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以高洁的志操和悲剧性的命运著称。
  • 涤器:指的是涤子,古代琴师的称谓。
  • 司马:指司马迁,汉代史学家,著作《史记》。
  • 知音:比喻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 充耳不闻:故意不去听,指对外界声音的无视。
  • 蒙庄:指庄子,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对古人文化的追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借古人之事抒发对当下社会的无奈与不满,感叹人与人之间的知音之难。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开头提到嵇康,暗示了他所面临的孤独与悲惋,涤子的琴音则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交流。诗中提到牛的无知或有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共鸣的深度。充耳不闻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无动于衷,象征着一种超脱的心态。最后的“吾与蒙庄也”更是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顾影叹嵇康”:对影子感叹,象征内心的孤独。
    • “涤器从司马”:表示对古代先贤的学习。
    • “牛若无知若有知”:探讨知音的深意。
    • “充耳不闻钟”:表现对外界的无视,追求内心的宁静。
    • “一任呼牛便应牛”:牛的反应象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 “吾与蒙庄也”:与庄子共鸣,体现哲学的归宿。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牛比作知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 拟人:牛的反应赋予其人性,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语意上形成对照,增强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知音的探讨,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心宁静与真实理解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象征知音,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共鸣。
  • 钟声与雷鸣:代表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
  • 涤子:象征艺术与情感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嵇康”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A. 汉代
    B. 唐代
    C. 东晋
    D. 清代

  2. “充耳不闻钟”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对外界的关注
    B. 对外界的无视
    C. 对音乐的热爱
    D. 对牛的呼唤

答案:1.C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琴赋》:描写琴音与人心相通的作品。
  • 《庐山谣》: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诗作。

诗词对比: 对比汪东的《卜算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表现了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但汪东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而李白则强调人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辑》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庆清朝慢 除夕听爆竹声 庆清朝慢 长至 庆清朝慢 梨花 高山流水 琴台漫兴用梦窗韵 高山流水 听琴。社中课题 高山流水 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高山流水·弹琴 高山流水 题汤雨生“十二古琴书屋填词图”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过叶遐庵论词曲,因题其《仿夏仲昭画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凤皇来仪 台盘 山梁之秋 动荡不定 日字旁的字 择交而友 依门傍户 白字旁的字 包含冯的成语 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计幕 脆性 避祸就福 浩浩荡荡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