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金华徐伯光义聚规约

《题金华徐伯光义聚规约》

时间: 2025-05-02 13:20:24

诗句

每慨人无善后图,荡然家检亦何疎。

眼前漫不知由己,身后谁能管得渠。

喜见双溪今轨范,更绵一脉古诗书。

了知斯聚更斯义,散及宗枝广义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0:24

题金华徐伯光义聚规约

作者: 徐元杰 〔宋代〕


原文展示:

每慨人无善后图,荡然家检亦何疎。
眼前漫不知由己,身后谁能管得渠。
喜见双溪今轨范,更绵一脉古诗书。
了知斯聚更斯义,散及宗枝广义居。


白话文翻译:

每每感慨人们没有善后之策,家里的事情也显得稀疏。
眼前的生活漫无目的,身后的事情谁能去管理呢?
高兴地看到双溪如今成为了榜样,更有一脉相承的古诗书。
明白这个聚会更有意义,散发到宗族的枝头广泛流传。


注释:

  • 善后图:善后之策,指对未来的安排和打算。
  • 荡然:形容空无,十分稀疏的样子。
  • 漫不知由己:形容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毫无知觉。
  • :指的是事情、事务。
  • 双溪:指金华地区的双溪,或许是指某种特定的风俗或文化。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古诗书”,是指古代的诗文,承载着文化和道德,通过学习古诗书以提升自身的修养与道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杰,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追求理想的情怀著称,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金华,徐元杰目睹家乡文化与道德的传承,表达了对当下人们缺乏规划的担忧,以及对古文化的欣赏。


诗歌鉴赏:

《题金华徐伯光义聚规约》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当前社会的状况与古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对人们无视未来、缺乏责任感的忧虑。诗的开头便引入了对人们缺乏后续计划的批判,强调了家庭与个人应对未来的责任。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双溪为例,赞美了地方文化的典范,暗示着文化的力量与传承的重要性。古诗书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道德与理想的升华,体现出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最后两句,诗人强调了聚会的意义与价值,不仅仅是个人的相聚,更多的是对文化、道德的共鸣与传承,散布至宗族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出团结与共同努力的精神。

整首诗融合了社会责任与文化自觉,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每慨人无善后图:诗人感叹人们对未来缺乏计划。
  2. 荡然家检亦何疎:家庭事务显得无所依靠,稀疏而不堪。
  3. 眼前漫不知由己:生活在当下却对未来毫无意识。
  4. 身后谁能管得渠:对于身后的事情,谁又能去管理呢?
  5. 喜见双溪今轨范:高兴地看到双溪成为了模范。
  6. 更绵一脉古诗书:更有一脉相承的古代诗书文化。
  7. 了知斯聚更斯义:明白了这个聚会更为有意义。
  8. 散及宗枝广义居:将这种文化和道德散播到宗族的每个角落。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当下与古代的不同,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文化传承与个人责任,提倡对未来的有序规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善后:象征着生活的规划和责任。
  • 双溪:代表地方文化的象征。
  • 古诗书:象征着传统文化和道德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双溪”主要象征什么?

    • A. 现代生活
    • B. 传统文化
    • C. 社会责任
  2. 诗人对人们缺乏什么感到忧虑?

    • A. 善后之策
    • B. 文化传承
    • C. 家庭团聚
  3.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反对古代文化
    • B. 提倡个人责任与文化传承
    • C. 赞美现代生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徐元杰的诗更侧重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七月六日二首 夜坐三首 其二 和应之蝎虎 蒙恩除奉常有感 冬日杂书六首 雨霁望樊山 喜雨四首 其一 寄参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撩掉 暴王 穴宝盖的字 鼻字旁的字 天各一方 人给家足 索战 易如破竹 又字旁的字 包含恨的词语有哪些 旧治 龍字旁的字 并头莲 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饱暖思淫欲 草字头的字 灵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