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4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48:55
原文展示:
夜 张耒 〔宋代〕
木落风高砧杵伤,孤城更漏入秋长。 寒生疏牖人无梦,月过中庭树有霜。 报落梧桐犹陨叶,知时蟋蟀解亲床。 年年多病浑无寐,静对楞严一炷香。
白话文翻译:
树叶落下,风高吹拂,砧杵声中带着伤感,孤独的城池里,更漏声在秋夜显得格外漫长。 寒冷透过稀疏的窗户,让人难以入梦,月亮移过中庭,树上已经结了霜。 梧桐树虽然已经落叶,但仍有叶子不断落下,蟋蟀知道时节,开始在床边鸣叫。 年年多病,夜夜难以入睡,静静地对着《楞严经》点燃一炷香。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和对生命的沉思。诗中的“年年多病浑无寐”反映了作者晚年的身体状况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诗中“木落风高砧杵伤”一句,既描绘了秋夜的萧瑟景象,又隐喻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寒生疏牖人无梦”和“月过中庭树有霜”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氛围。最后两句“年年多病浑无寐,静对楞严一炷香”,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沉思和对佛教的虔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和寂寞,以及对生命的沉思。通过秋夜的自然景物变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木落风高砧杵伤”一句,通过什么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A. 树叶落下 B. 风高吹拂 C. 砧杵声 D. 更漏声
诗中“寒生疏牖人无梦”一句,通过什么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A. 寒冷透过稀疏的窗户 B. 月亮移过中庭 C. 树上已经结了霜 D. 蟋蟀在床边鸣叫
诗中“年年多病浑无寐,静对楞严一炷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