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时间: 2025-05-07 19:05:55

诗句

绝壁临江千尺余,上头一径过肩舆。

舟人仰看瞻俱破,为问行人知得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5:55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绝壁临江千尺余,上头一径过肩舆。舟人仰看瞻俱破,为问行人知得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陡峭的悬崖高耸于江边,悬崖之上有一条小路蜿蜒而过。舟上的人仰头望去,看到山势险峻,心中惊叹不已,便向路过的行人询问这条路的情况。

注释:

  • 绝壁:指的是悬崖,形容山崖的险峻。
  • 千尺余:形容悬崖的高度,超过千尺。
  • 肩舆: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通常由人抬着,形状类似轿子。
  • 舟人:指的是在船上的人。
  • :仰望的意思。
  • 俱破:形容舟人看到的景象令人震撼,完全破碎了他原有的认知。
  • 知得无:知道这条路是否可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山水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白沙时,正值盛夏,作者在白沙的绝壁旁,感受山水的壮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世间交通、沟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过白沙竹枝歌》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威严的敬畏和惊叹。通过“绝壁临江千尺余”的描绘,呈现出悬崖峭壁的巨大、雄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一径过肩舆”则引入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对比,突显出自然的辽阔与人类的渺小。舟人仰望悬崖,心中震撼,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诗的最后一句“为问行人知得无”,不仅是对路况的询问,更是对生命旅途的思考,隐喻人们在未知的旅途中,时常需要他人的指引。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绝壁临江千尺余:描绘了高耸的悬崖在江边的情形,强调了其高度和险峻。
  • 上头一径过肩舆:引入了人类的活动,一条小路蜿蜒而过,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 舟人仰看瞻俱破:舟上的人抬头仰望,内心的震撼几乎让他原有的认知崩溃。
  • 为问行人知得无:舟人向路过的行人询问,表现出对未知的好奇和对安全的关注。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的雄伟与人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舟人仰望,赋予了舟人一种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夸张:千尺余的描绘,增强了景物的壮观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壮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精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绝壁: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威严。
  • :代表流动的生命与时间。
  • :象征人生旅途中的探索与不确定性。
  • 行人:象征通往知识与经验的引导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壁”意指什么? a) 一条小路
    b) 高耸的悬崖
    c) 江水

  2. “舟人仰看瞻俱破”中的“俱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惊叹
    c) 疲惫

  3. 诗中提到的“肩舆”是什么? a) 船
    b) 轿子
    c) 马车

答案:

  1. b) 高耸的悬崖
  2. b) 惊叹
  3. b) 轿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望岳》相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但杨万里的诗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杜甫的诗则着重于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杨万里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舟回平望,久之过乌戍、值雨少憩,向晚复晴,再用韵赋二首 其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四时好 水调歌头 其二 春日游龙山 水调歌头 其一 寿张运使 水调歌头 其七 秋兴 水调歌头 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 水调歌头 赠都料邵子和还嘉禾 水调歌头·宇宙邮亭耳 水调歌头 偕李俭伯光溥、吴薇客敬义、李芷香鼎铭、郑颉苏如海诸同年及家菊人孝廉,曾月夜泛舟至惠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路柳墙花 差则 章往考来 爪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祖功宗德 勘定 解放思想 承开头的成语 毛字旁的字 某些 平等 歺字旁的字 吹弹得破 包含董的词语有哪些 线抽傀儡 包含迫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