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得池阳书

《得池阳书》

时间: 2025-05-02 11:52:45

诗句

出门一步即天涯,何况迢迢隔九华。

汝性慧于灵照□,翁年高似木兰斧。

帛书寄远□□□,□□无凭□□差。

嫁与官人成底事,荆钗只合偶田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2:45

原文展示:

得池阳书
刘克庄

出门一步即天涯,
何况迢迢隔九华。
汝性慧于灵照,
翁年高似木兰斧。
帛书寄远,无凭差。
嫁与官人成底事,
荆钗只合偶田家。

白话文翻译:

出门一步就是天涯,何况你我之间隔着遥远的九华山。你的性情如同灵光般聪慧,而我的年纪则已如古老的木兰斧一般。虽有帛书远寄,但并无确实的凭证。嫁给官人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荆钗只适合配给田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借以形容距离的遥远。
  • 九华:指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以其风景秀丽而闻名。
  • 灵照:形容聪慧,明亮的智慧。
  • :指年长的男子,此处指自己。
  • 木兰斧:古代一种工具,形容年岁大且经历丰富。
  • 帛书:用帛制作的书信,古人传递消息的方式。
  • 荆钗:古代一种简单的头饰,用以象征平凡的婚姻。

典故解析:

  • 木兰斧:出自《木兰辞》,木兰替父从军,象征着坚韧和责任。
  • 荆钗:象征着朴素的生活,暗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著名的诗人,因其作品多以豪放、清新著称。生于北宋末年,经历了许多动荡,诗风逐渐向现实主义转变,尤其关注社会民生问题。

创作背景: 《得池阳书》写于刘克庄生活的动荡年代,诗中表现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及对现实中婚姻和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得池阳书》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深情思念。首句“出门一步即天涯”传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遥远,尽管实际的空间距离未必远,但心灵的隔阂更为深重。“何况迢迢隔九华”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距离感,九华山隐喻着不可逾越的障碍,增强了情感的悲凉。

接下来的“汝性慧于灵照”对友人的赞美,虽是赞美之词,却在“翁年高似木兰斧”中透露出诗人对自身老去和时间流逝的无奈。这里的“木兰斧”不仅仅是岁月的象征,亦是对生活责任的感慨:时间让人经历了太多,青春的美好已不可再现。

“帛书寄远,无凭差”则表达了情感的单向性,尽管有书信的往来,但其中的真情却难以传递。“嫁与官人成底事,荆钗只合偶田家”更是透露出诗人对人生选择的反思,认为平凡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归宿。这种对婚姻的思考不仅是对自身经历的总结,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由思念到自省,再到对婚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友人的眷恋,也有对人生选择的挣扎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出门一步即天涯”:一出门就像到了天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
  2. “何况迢迢隔九华”:更何况我们之间的距离如同九华山般遥远,强调了彼此间的隔阂。
  3. “汝性慧于灵照”:你如灵光般聪慧,赞美友人的聪慧。
  4. “翁年高似木兰斧”:我年纪已高,像古老的木兰斧,暗示自己的老去。
  5. “帛书寄远,无凭差”:寄出的书信无法传达真实的情感。
  6. “嫁与官人成底事”:嫁给官人究竟有何意义,质疑婚姻的价值。
  7. “荆钗只合偶田家”:平凡的婚姻更适合田园生活,表达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心灵的距离与实际的空间距离进行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比喻:用“木兰斧”比喻年岁,生动形象。
  • 反问:通过“嫁与官人成底事”提出质疑,激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对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省,传达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和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涯:象征着距离与孤独。
  • 九华: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理想或目标。
  • 木兰斧:象征着岁月和责任。
  • 帛书:象征着情感的传递和沟通。
  • 荆钗:象征着平凡的婚姻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出门一步即天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幸福
    D. 激动

  2. “嫁与官人成底事”中提出了哪种观念? A. 婚姻是幸福的
    B. 官人是理想选择
    C. 平凡生活更真实
    D. 婚姻无关重要

  3. “木兰斧”在诗中代表什么? A. 青春
    B. 责任与经历
    C. 美丽
    D. 财富

答案:

  1. B(孤独)
  2. C(平凡生活更真实)
  3. B(责任与经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得池阳书》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多地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表现了对自然和自我的回归。两者在情感和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却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暨阳上元 华筵引 杂咏 其二 杂咏 其一 李长吉古锦囊歌 广汉早发有寄 寄远曲 阌乡道中 春日游可园感赋 观音峡晓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救急扶伤 包含般的成语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御用文人 闹九垓 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文字旁的字 包含认的词语有哪些 崛地而起 椰浆 辵字旁的字 寅忧夕惕 褎然 方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怀危 包含矩的词语有哪些 耳刀旁的字 谆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