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08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不如在生前就能见到敌人被打败,放翁(即放翁李白)轻易地更换了坐榻,心中愤慨而自豪。远远知道小陆(陆游)在羞愧中提荐,肯定会告诉王师(指王朝的军队)进攻洛阳。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纯,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豪放、悲壮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诗人以个人的情感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生前的感慨与对敌人被击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提到放翁李白,暗示诗人渴望像李白那样豪放不羁,同时又感到身心不安。这种愤慨与自豪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遥知小陆羞时荐”一句,体现了诗人对陆游的敬重与对其爱国情怀的认同,表明诗人与陆游同为时代的忠臣,渴望为国出力。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在历史动荡中的彷徨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历史英雄的仰慕,渴望能像李白、陆游那样为国家出力,展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感。
诗词测试:
在诗中,放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遥知小陆羞时荐”中,小陆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国家命运的感悟与表达。陆游的诗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忧虑,但更倾向于个人的无奈与悲哀,而刘克庄则展现了更为激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