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歌子 其一 绿牡丹

《南歌子 其一 绿牡丹》

时间: 2025-04-23 05:50:59

诗句

颜色分鹦鹉,毛仪讶凤凰。

窗纱蕉影映花光,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50:59

原文展示:

南歌子 其一 绿牡丹
作者:张伯驹 〔近代〕

颜色分鹦鹉,毛仪讶凤凰。
窗纱蕉影映花光,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绿牡丹的美丽。牡丹的颜色如同鹦鹉般鲜艳,花瓣的形态让人惊叹如同凤凰。窗外的蕉影映照着花朵的光彩,不要误以为这是阴暗的角落,实际上这里是芬芳的花园。

注释:

  • 颜色分鹦鹉:形容牡丹的颜色鲜艳,似鹦鹉的羽毛。
  • 毛仪讶凤凰:形容牡丹花的形状和姿态优美,令人惊叹,像凤凰般华丽。
  • 窗纱蕉影映花光:窗纱上透出的蕉树影子映衬着花的光辉。
  • 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不要误以为这只是阴影,其实这里是芬芳的花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82-1964),字仲华,号穗庐,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南歌子》的创作背景与张伯驹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他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常常通过诗词表达对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 其一 绿牡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绿牡丹的独特美感。首句“颜色分鹦鹉”便以鲜艳的色彩引人入胜,鹦鹉是色彩斑斓的象征,诗人用它来形容牡丹的色彩,瞬间让读者感受到一股生动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毛仪讶凤凰”,则将牡丹的姿态与华丽的凤凰相提并论,体现了其高贵与优雅。

第三句“窗纱蕉影映花光”,将自然与室内空间巧妙结合,窗外的蕉影在阳光的照射下,柔和地映衬着花的光辉,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则是对误解的辩驳,强调了即使是在阴影之中,依然可以找到芬芳的美好,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颜色分鹦鹉:牡丹色彩鲜艳,令人联想到鹦鹉的绚丽。
    • 毛仪讶凤凰:牡丹的形态和姿态如同凤凰般引人注目。
    • 窗纱蕉影映花光:窗外的蕉树影子映射在花上,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 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不要误以为这是阴暗处,其实这里洋溢着花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的颜色与鹦鹉的羽毛、形态与凤凰相比较,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句子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强调在生活中即使处于阴暗之处,也要发现和欣赏周围的美好。

意象分析:

  • 鹦鹉:象征色彩鲜艳、美丽的事物。
  • 凤凰:象征高贵、华丽的形象。
  • 蕉影:代表自然的柔和与宁静。
  • 芬芳:象征美好的气息与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鹦鹉”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A. 牡丹的姿态
    B. 牡丹的颜色
    C. 牡丹的香气

  2. “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这句的意思是? A. 这里很阴暗
    B. 这里有花香
    C. 这里有阴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伯驹的《南歌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强调自然之美,后者则沉浸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欣赏与解析》
  • 张伯驹相关的传记与研究文章

相关查询

寄僧 出潼关 渡淮作 东归次瀛上 赴职西川过便桥书怀寄同年 送薛学士赴任峡州二首 途中阻风 和座主尚书登布善寺楼 过丹阳 赠广利大师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质诘 匸字旁的字 仁同一视 达官显宦 枘凿方圆 非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躅路 穴宝盖的字 东汉 方巾阔服 包含泝的词语有哪些 散水 盘根究底 瓦字旁的字 气喘如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