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2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28:23
临江仙
万象分明时景现,寒光不用磨揩。大千沙界尽融该。清虚虽昧,一气贯三才。高下岳渎平等相,毛鳞大小同阶。凡心元是对贤胎。菩提烦恼,无始未曾乖。
当万象清晰可见的时候,寒光自然不需要用抹布来擦拭。整个大千世界都融为一体,尽在其中。虽然清虚的境界难以领悟,但却是一气贯通三才(天、地、人)。高的山和低的河流彼此平等,毛鳞的大小也无所谓阶级。凡人的心本来就是面对聪明智者的根基。菩提与烦恼,自古以来就没有分离。
“菩提”一词源于佛教,指觉悟或智慧的象征。诗中提到的“凡心元是对贤胎”,强调了凡人的心性与智者的关系,暗示在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智慧。
山主(生卒年不详)是元代的一位隐者与诗人,作品多关注道教哲学与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临江仙》创作于元代时期,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背景中,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反映了道家哲学的影响。
《临江仙》通篇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境界。诗的开头“万象分明时景现”,描绘了一个清晰可见的世界,暗示着一种心灵的开悟。接下来的“寒光不用磨揩”,则表示在这种境界下,万物的真实状态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与掩盖,体现出一种纯粹与真实的美感。
诗中提到的“大千沙界尽融该”,强调了宇宙的统一性与相互依存,传达出一种和谐的宇宙观。在“高下岳渎平等相”中,诗人打破了常规的等级观念,强调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展现了道教的平和思想。
最后,诗中提到的“菩提烦恼,无始未曾乖”,则引导人们思考烦恼与智慧的关系,指出人心的本质与智慧的普遍存在。这种深刻的哲理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思辨的力量,给人以启示。
整首诗强调宇宙的统一与平等,探讨了人心与智慧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反映出道教的哲学思想。
“万象分明时景现”是什么意思?
A. 所有的景象都变得清晰可见
B. 所有的景象都变得模糊
C. 只有某些景象可见
“高下岳渎平等相”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自然界的等级
B. 自然界的平等
C. 人类的优越性
“菩提烦恼,无始未曾乖”这句的意思是?
A. 智慧与烦恼是相互对立的
B. 智慧与烦恼是分开的
C. 智慧与烦恼是相互交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