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2:35
原文展示:
送任师中任清江 苏洵 〔宋代〕 吾老尚喜事,羡君方少年。 有如伏枥马,看彼始及鞍。 奔腾过吾目,萧条正思边。 谁知脱吾羁,傲睨登太山。 君今始得县,翱翔大江干。 大江多风波,渺然天欲翻。 浩荡吞九野,开阖壮士肝。 人生患不出,局束守一廛。 未尝见大物,不识天地宽。 今君吾乡秀,固已见西川。 去年作边吏,出入烽火间。 儒冠杂武弁,屡与毡裘言。 又当适南土,大浪泛目前。 胸中芥蒂心,吹尽为平田。 陈汤喜形胜,所至常纵观。 吾想君至彼,胸胆当豁然。
白话文翻译: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喜欢看到新鲜事物,羡慕你正值年轻。 你就像一匹伏在马厩里的马,刚刚开始上鞍。 你的奔腾景象掠过我的眼前,而我正思念着边疆的萧条。 谁能想到你摆脱了我的束缚,傲然登上泰山。 你现在才开始担任县官,将在大江边自由翱翔。 大江上风浪多,天空似乎都要翻转。 江水浩荡吞噬着广阔的原野,壮士的胸怀也随之开阔。 人生最怕的是不出门,局限于一个小地方。 没有见过大世面,就不懂得天地的广阔。 现在你作为我们乡里的杰出人物,已经展现在西川。 去年你作为边疆的官员,穿梭在烽火之间。 你既是儒生又是武士,经常与穿毡裘的人交谈。 现在你又要去南方,面对汹涌的大浪。 心中的芥蒂,一吹就化为平地。 陈汤喜欢观察地形,所到之处总是仔细观看。 我想你到了那里,胸怀和胆识都会大大开阔。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其诗作亦有特色,风格豪放,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洵送别任师中前往清江任职时所作。任师中是苏洵的朋友,年轻有为,苏洵在诗中表达了对他的羡慕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边疆和广阔天地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己和任师中的年龄和经历,表达了苏洵对年轻一代的羡慕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有如伏枥马,看彼始及鞍”形象地描绘了任师中的年轻和活力,而“奔腾过吾目,萧条正思边”则反映了苏洵对边疆的思念和对任师中的期望。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大江和南方的描绘,展现了苏洵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任师中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豪放,意境开阔,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朋友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苏洵对年轻一代的羡慕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情祝福。诗中通过对任师中的描绘,展现了苏洵对年轻活力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边疆和广阔天地的思念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苏洵在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任师中? A. 伏枥马 B. 奔腾马 C. 烽火马 D. 南土马
诗中提到的“太山”象征什么? A. 边疆 B. 高峰 C. 大江 D. 南土
苏洵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年轻活力 B. 边疆 C. 广阔天地 D. 以上都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