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11:50
雷师掠地西山麓,北会丰隆出苍峪。
崩云掩落赤日乌,列缺光腾烛龙目。
黑风驾海天外立,万骑先声振林谷。
云涛怒卷恶雨来,中杂冰丸几千斛。
杀声咆哮屋碎瓦,百万神兵自天下。
奋然横击合阵来,昆阳之战何雄哉!
又如马陵之道万弩发,矢下雨如无魏甲。
斧形鸡卵见自昔,异状奇模此其匹。
野人庭户变绡馆,雾涌烟霾与龙敌。
又疑鲛人泉客泣相别,泪洒珠玑恣狼藉。
叶穿鸟死庭树惨,禾麦击平惊赭赤。
神威收敛俄寂然,潇潇合浦还珠玭。
整冠变色立前庑,但见土窝万杵一一皆深圆。
五行有占非小变,调元失所谁之愆?
又闻夏冬愆伏之所致,亦以坎冶持化元。
孔子修《春秋》,二百四十二载间。
特书雨雹凡两次,大率贬黜臣下侵君权。
况今朱明壮阳月,胡为纵此群慝之所颛?
历关上诉九虎怒,虮虱小臣非所言。
独怜田家被灾者,寒耕热耘手足成胝胼。
差科大命寄一麦,盻盻见熟疗饥涎。
一新到口不得食,哀哉何以卒岁年!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1:50
作者: 王恽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雷师掠地西山麓,北会丰隆出苍峪。
崩云掩落赤日乌,列缺光腾烛龙目。
黑风驾海天外立,万骑先声振林谷。
云涛怒卷恶雨来,中杂冰丸几千斛。
杀声咆哮屋碎瓦,百万神兵自天下。
奋然横击合阵来,昆阳之战何雄哉!
又如马陵之道万弩发,矢下雨如无魏甲。
斧形鸡卵见自昔,异状奇模此其匹。
野人庭户变绡馆,雾涌烟霾与龙敌。
又疑鲛人泉客泣相别,泪洒珠玑恣狼藉。
叶穿鸟死庭树惨,禾麦击平惊赭赤。
神威收敛俄寂然,潇潇合浦还珠玭。
整冠变色立前庑,但见土窝万杵一一皆深圆。
五行有占非小变,调元失所谁之愆?
又闻夏冬愆伏之所致,亦以坎冶持化元。
孔子修春秋,二百四十二载间。
特书雨雹凡两次,大率贬黜臣下侵君权。
况今朱明壮阳月,胡为纵此群慝之所颛?
历关上诉九虎怒,虮虱小臣非所言。
独怜田家被灾者,寒耕热耘手足成胝胼。
差科大命寄一麦,盻盻见熟疗饥涎。
一新到口不得食,哀哉何以卒岁年!
雷声轰鸣,掠过西山的山脚,北方的丰隆云气从苍峪涌出。
崩裂的云层遮住了落日,光芒四射仿佛烛燃的龙眼。
黑风驾驭着大海,伫立于天边,万骑的先声震动了林谷。
云涛怒卷着恶雨而来,夹杂着几千斛的冰雹。
砸碎房屋的杀声咆哮着,百万神兵自天而降。
他们奋然出击,阵列整齐,昆阳之战何其雄伟!
又如马陵之道,万箭齐发,箭雨如同无甲之魏。
斧形的冰雹模样奇异,异状奇特无可比拟。
乡野的庭院变成绡馆,雾气弥漫与龙相敌。
好似鲛人泉客泣别,泪水洒落珠玑,狼藉不堪。
树叶被穿透,鸟儿在庭树上惨死,禾麦被打平,惊染了赤色。
神威突然收敛,瞬间安静,潇潇的雨水又回到合浦。
整齐的帽子变色,站在前庑,但见土窝深圆,杵痕累累。
五行有变非小变,调元失所是谁的过错?
又闻夏冬之灾伏而成,皆因坎冶之法。
孔子修春秋,前后二百四十二年。
特意记录雨雹事件共两次,多数因贬黜臣下而侵君权。
更何况现在朱明中兴之世,何以纵容这些群恶之辈?
历关上诉,九虎怒吼,虮虱小臣的言语无足轻重。
独自怜惜田家遭受的灾害,寒耕热耘,双手磨出厚茧。
差不多的命运寄托一麦,希望能见到丰收以解饥饿。
新麦到口却无法食用,哀哉,年头将如何结束?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因其笔力雄健、气韵高远而受到后人赞赏。他的诗作常常承载着对社会、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元代的特定历史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王恽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天灾人祸的忧虑以及对农民遭受苦难的同情。
《大雹行》是一首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诗作,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人们对其无奈的感受。开头的雷声、黑风、云涛等意象,通过声势浩大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迫的气氛,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暴风雨和冰雹。诗人在描绘自然现象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赋予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恐惧。
随着诗歌的推进,王恽将目光转向了人间的苦难,尤其是农民在天灾面前的无助与悲惨,表现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中提及的“寒耕热耘”生动地描绘出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然而却因天灾而遭受重创,使人感到无比惋惜。
此外,诗中还穿插了对历史的回顾,提到孔子和春秋的修订,借古喻今,反映出对于社会权力和自然灾害的思考。诗的结尾,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无奈和悲观,强烈的情感共鸣使整首诗充满了厚重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遭受苦难的同情,以及对社会动荡与权力失衡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历史的借鉴,反映出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项是《大雹行》中描绘的自然现象?
A. 雪山
B. 雷雨
C. 秋风
D. 冬雪
诗中提到的“昆阳之战”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灾害
B. 历史战争
C. 人民斗争
D. 政权更迭
诗人对农民的态度是什么?
A. 漠不关心
B. 深切同情
C. 批判
D. 欺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恽的《大雹行》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比较,王恽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灾害的描绘与反思,而李白则通过对美景的歌颂表达个人情感。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均有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