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汲冢怀古

《汲冢怀古》

时间: 2025-04-26 14:48:45

诗句

迩迤伍城郡,背水犹陈图。

魏陵废已久,磅礴如覆盂。

草树惨不春,穿穴狐狸墟。

我来登其颠,怀古心踌躇。

忆当战国际,安釐亦狂且。

泽麋被皋比,坐为秦人驱。

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

不知身后藏,安用书十车。

上窥姒与商,下逮苍周书。

零乱竹简光,诡说何纷拿。

征南辨已详,多出行怪徒。

稽古不适正,死为毛颖诬。

其中亟当辨,阿衡被夷诛。

孔子修六经,亦已防奸污。

大书一德后,薨葬开亳都。

在易最奇法,安取理所无。

兹焉万世程,洋洋真圣谟。

何烦事幽赜,致远泥所趋。

长歌望陵去,乐过风乎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8:45

原文展示

汲冢怀古
作者: 王恽 〔元代〕

迩迤伍城郡,背水犹陈图。
魏陵废已久,磅礴如覆盂。
草树惨不春,穿穴狐狸墟。
我来登其颠,怀古心踌躇。
忆当战国际,安釐亦狂且。
泽麋被皋比,坐为秦人驱。
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
不知身后藏,安用书十车。
上窥姒与商,下逮苍周书。
零乱竹简光,诡说何纷拿。
征南辨已详,多出行怪徒。
稽古不适正,死为毛颖诬。
其中亟当辨,阿衡被夷诛。
孔子修六经,亦已防奸污。
大书一德后,薨葬开亳都。
在易最奇法,安取理所无。
兹焉万世程,洋洋真圣谟。
何烦事幽赜,致远泥所趋。
长歌望陵去,乐过风乎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汲冢地区的怀古之情。诗中提到伍城郡,背水而筑的场景,显示出历史的沧桑。魏陵过去的繁华早已不在,现如今荒凉得如同被覆盂一般。草木枯萎,狐狸在废墟中穿穴而出。作者登高望远,心中充满对历史的沉思。回忆往昔,战争的动乱使安釐变得狂妄,泽国的麋鹿也被秦人驱逐。国家的败亡正是从此开始,保卫国土为何如此疏忽。身后的历史被掩藏,何必用十车的书籍来传承?向上可以窥探夏朝和商朝的历史,向下则能追溯到周朝的文献。竹简的光辉零乱,虚假的说法何其纷杂。南征北战的事情已经很清楚,却总有诡谲的人在其中。追溯历史并不符合正道,死于毛颖之事更是冤屈。这里面亟须辨明,阿衡被清算。孔子修订六经,也是为了防止奸邪的侵扰。大德之书流传万世,亳都的葬礼也显得庄重。在《易经》中有奇特的法则,何以取用不合理的事物?如今的万世之程,洋洋洒洒是真正的圣贤之道。何必去烦恼那些幽深的道理,远离泥沼的困境。长歌一曲望向陵墓,乐声飘荡在风中。

注释

  1. 迩迤:形容地势的连绵延伸。
  2. 伍城郡:古地名,指古代的城镇。
  3. 魏陵:古代魏国的陵墓,象征着历史的衰落。
  4. 磅礴:形容气势宏伟,壮观。
  5. 穿穴狐狸墟:指狐狸在废墟中穿梭,象征荒凉与失落。
  6. 安釐:安国的管理者,历史上的人物。
  7. 泽麋:水泽中的麋鹿,象征着生灵的流逝。
  8. 保邦何乃疏:保卫国家为何如此疏忽。
  9. 阿衡:指历史上的重要官员,其被杀象征着清算与公正。
  10. 孔子修六经:孔子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经典的整理和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字仲明,号退庵,出身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汲冢怀古》写于元代,正是元朝统治下汉人反思历史、追寻文化根源的时期。汲冢作为历史遗址,激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兴亡、文化传承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汲冢怀古》是一首饱含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王恽在诗中通过对汲冢的描绘,表现了对古代文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开篇便以“迩迤伍城郡,背水犹陈图”引入,描绘出地势的延绵和历史的遗迹,令人感受到一种苍凉的历史感。

诗中多次提及战争与国家的兴亡,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尤其是提到“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的失误与历史的教训。王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彰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强调真正的智慧与德行应当成为后世的教诲。

此外,诗中丰富的历史典故和隐喻,增添了诗作的深度与层次感。通过“征南辨已详,多出行怪徒”等句,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关切。

整首诗在意象上极为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王恽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思维和对历史的敬畏。诗的结尾“长歌望陵去,乐过风乎雩”,以歌声送别历史,既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期许,留下了深远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迩迤伍城郡,背水犹陈图:描绘古城的地理环境,显现出历史的痕迹。
  • 魏陵废已久,磅礴如覆盂:魏国的陵墓已荒废,显示出历史的沧桑与壮丽。
  • 草树惨不春,穿穴狐狸墟:荒凉的景象与狐狸的出现象征着生机的消逝。
  • 我来登其颠,怀古心踌躇:作者登高眺望,心中充满怀古的情感。
  • 忆当战国际,安釐亦狂且:回忆起战争时期的混乱与狂妄。
  • 泽麋被皋比,坐为秦人驱:描写古代生灵的消失与迁徙。
  • 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历史的败亡与国家治理的失误。
  • 不知身后藏,安用书十车:对历史的遗忘与书籍的价值的质疑。
  • 上窥姒与商,下逮苍周书:对古代历史的追溯,显示出文化的深厚。
  • 零乱竹简光,诡说何纷拿:对历史记载的混乱与虚假说法的批判。
  • 征南辨已详,多出行怪徒:战争与社会现象的反思。
  • 稽古不适正,死为毛颖诬:历史的正义与冤屈的探讨。
  • 其中亟当辨,阿衡被夷诛:历史人物的清算与公正。
  • 孔子修六经,亦已防奸污:孔子对经典的修订与其意义。
  • 大书一德后,薨葬开亳都:大德之书的传承与重要性。
  • 在易最奇法,安取理所无:探讨古典智慧与其适用性。
  • 兹焉万世程,洋洋真圣谟:对未来的期待与智慧的传承。
  • 何烦事幽赜,致远泥所趋:对复杂道理的反思与追求清晰的希望。
  • 长歌望陵去,乐过风乎雩:以歌声送别历史,展现情感的释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荒凉比作“覆盂”,形象生动。
  • 拟人:狐狸穿穴,赋予生物以人性化的行为。
  • 对仗:在诗中多次使用对仗的修辞,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遗迹与思考国家兴亡,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现实的反思。王恽以丰富的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强调历史教训对未来的启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汲冢:象征古代文化与历史的遗存。
  2. 草树:代表生命的枯萎与历史的消逝。
  3. 狐狸:象征着现实的荒凉与失落。
  4. 竹简:古代文献的象征,代表着知识的传承。
  5. 陵墓:历史人物的象征,承载着往昔的记忆。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历史的沧桑:通过对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变迁。
  • 文化的传承:强调历史的教训与对未来的启示。
  • 智慧的追求:展现了对古典文化的崇敬与对真理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王恽在诗中提到的古代朝代有哪些?

    • A. 夏、商、周
    • B. 明、清
    • C. 汉、唐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轻视。(对/错)

答案

  1.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在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中寻找共鸣。

诗词对比

  • 王恽《汲冢怀古》与杜甫《登高》:两者均表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但王恽更注重文化传承,而杜甫则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大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恽研究》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汲冢怀古》的诗意与历史内涵。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宇文六 送李大都护 张公子行 高楼夜弹筝 闲斋卧病(雨)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二首 吴故宫 题法院 江行 张山人弹琴 梦太白西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应结尾的成语 单耳刀的字 添注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如水投石 包含涂的成语 现炒现卖 许由洗耳 四字头的字 沾沾自衒 衲徒 诳丐 辛字旁的字 洋洋得意 贾结尾的成语 土蚕 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钻石婚 日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