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3:23
买陂塘旋栽杨柳,柳边长聚鸥鹭。
双溪千树村家独,问讯桥名红土。
君小住。爱居士头衔自把清凉署。
浮生未误。看风月情怀,烟霞痴痴,高卧此林坞。
人间世,第宅王侯几许。夕阳芳草无主。
云山四壁堆图画,移取神仙家具。
花影度。听弹瘦湘弦,一鹤来微步。
柴门日暮。但枯笠寻诗,瘿瓢贳酒,三两素心侣。
在池塘边种上杨柳,柳树旁聚集着白鹭和鸥鸟。
双溪畔千树成林,村舍独自矗立,问那桥的名字是“红土”。
你暂时小住这里,爱好居士的称号,常常在这清凉的署里。
浮生虽短,也未曾误了时光。看这风月情怀,烟霞缥缈,
我在林坞中高卧。人间的事物,王侯的宅邸有多少呢?
夕阳照在芳草上,无人来打理。
云山四壁是幅幅画卷,搬来神仙的家具。
花影摇曳,听着瘦湘的弦音,一只白鹤轻轻地走来。
柴门旁日暮时分,我只带着枯笠寻诗,
带着瘿瓢酌酒,三两好友共赏天伦。
蒋敦复(1822-1894),字宿斋,号文星,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的作品。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摸鱼儿五首 其三》创作于清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此表达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间的浮华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描写了一个理想的居所,池塘边的杨柳、聚集的鸥鹭,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双溪的千树与独特的村落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乡村气息,诗中“问讯桥名红土”的一句,似乎在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接着,诗人提到的“清凉署”与“浮生未误”则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通过“云山四壁堆图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珍视,借此表达了对人间世俗的淡泊。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对简单而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最后几句,描绘了日暮时分的静谧场景,诗人与友人共饮吟诗的画面,体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珍视。诗人在描绘美好自然的同时,也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无奈。
这些意象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红土”指的是:
A. 一种土壤
B. 一座桥的名字
C. 一种植物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瘦湘弦”是一种__。
答案:弦乐器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了浮华与喧嚣。(对/错)
答案:错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蒋敦复的《摸鱼儿五首 其三》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而王维则更注重通过山水来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