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5:4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47:34
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
高适 〔唐代〕
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
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
在桑树和柘树之间耕作,土地肥沃,蔬菜常常丰收。
我想问问种植葵菜和藿香的收入,和庙堂里的肉食相比,如何呢?
本诗中提到的“庙堂肉”与诗人对仕途的思考有关,常用来指代朝廷的富贵生活。诗中通过比较田园生活与官场生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号寒山,生于并州(今山西省)。高适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战争、边疆生活及士人的豪情。他的诗风豪放、清新,善于捕捉生活的真实与自然之美。
本诗创作于高适晚年,他在仕途上经历了起伏,逐渐向往田园生活。诗中反映了他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思考。
《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以质朴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丰收。首句“耕地桑柘间”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农田环境,桑树和柘树相映成趣,营造了自然和谐的氛围。在这里,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紧密相连,体现了农耕生活的乐趣与满足感。
接下来的“地肥菜常熟”则强调了自然的恩赐,土地的肥沃使得蔬菜丰收,象征着勤劳带来的实在回报。这里,诗人通过简单的生活画面,传达了对自然的感恩与对劳动的尊重。
最后,诗人通过“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的提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葵菜和藿香作为田园中的普通作物,与庙堂的肉食形成对照,揭示了诗人对官场奢华生活的质疑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他对物质享受的看淡,更突显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既有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仕途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高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简单农耕生活的向往,令人深思。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诗人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对官场生活的奢华与复杂进行反思,展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葵藿”指的是哪两种植物?
诗中的“庙堂肉”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