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6:38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前往彭州山行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诗中以峭壁和翠峰相连的景象开篇,呈现出山的巍峨。鸟鸣声让人停下马来,森林的色彩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纷扰。奇怪的石头时常侵占小路,轻柔的藤萝偶尔拂过衣衫。路途漫长,使我对客居他乡感到忧愁,年纪渐长,更加思念家乡。虽然眼前的山峦美景令人欣悦,但我却难免产生些许惆怅。此行的山路似乎还没有尽头,谁能和我一起欣赏这美丽的花草呢?
高适(约702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河北。高适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边疆生活的真实描写而闻名,作品多反映士人的忠诚与壮志,代表作有《燕歌行》等。
《赴彭州山行之作》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行旅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适逢岁月流逝,愈发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这首诗描绘了高适在前往彭州山行时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展现了一种既热爱自然又感慨人生的复杂情绪。诗的开篇通过“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两个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接下来的“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则展现了一种宁静的氛围,鸟鸣声让人驻足,森林的色彩使人忘却尘世间的烦恼。
随着诗歌的深入,作者的情感逐渐显露出愁苦:“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异乡生活的失落感,更引发读者对人生流逝的思考。年老之际,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形成了一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厚度。
最后两句“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则是对美景的赞叹与内心矛盾的反思,尽管自然美景令人愉悦,但内心的愁苦却难以消弭。这种矛盾的情感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展示了高适的艺术才华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描绘壮丽的山川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峭壁连崆峒”意指:
A. 山峰的高耸
B. 山谷的深邃
C. 河流的蜿蜒
D. 平原的辽阔
诗中提到的“路长愁作客”的含义是:
A. 对旅行的喜爱
B. 对异乡生活的忧愁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朋友的思念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享受自然的美好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内心的矛盾与失落
D. 对生活的满足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但高适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加强调壮丽的景色和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