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赴彭州山行之作

《赴彭州山行之作》

时间: 2025-05-03 16:16:38

诗句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6:38

原文展示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前往彭州山行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诗中以峭壁和翠峰相连的景象开篇,呈现出山的巍峨。鸟鸣声让人停下马来,森林的色彩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纷扰。奇怪的石头时常侵占小路,轻柔的藤萝偶尔拂过衣衫。路途漫长,使我对客居他乡感到忧愁,年纪渐长,更加思念家乡。虽然眼前的山峦美景令人欣悦,但我却难免产生些许惆怅。此行的山路似乎还没有尽头,谁能和我一起欣赏这美丽的花草呢?

注释

  • 峭壁:高而陡的山壁。
  • 崆峒:指山峰,形容高耸的山。
  • 攒峰:形容山峰叠加,聚集的样子。
  • 可忘机:可以忘却世俗的事情。
  •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 轻萝:轻柔的藤萝植物。
  • 愁作客:忧愁于身在异乡。
  • 思归:思念归家。
  • 岩峦胜:山岩的景色美丽。
  • 意绪违:情绪与景色产生冲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2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河北。高适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边疆生活的真实描写而闻名,作品多反映士人的忠诚与壮志,代表作有《燕歌行》等。

创作背景

《赴彭州山行之作》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行旅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适逢岁月流逝,愈发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高适在前往彭州山行时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展现了一种既热爱自然又感慨人生的复杂情绪。诗的开篇通过“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两个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接下来的“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则展现了一种宁静的氛围,鸟鸣声让人驻足,森林的色彩使人忘却尘世间的烦恼。

随着诗歌的深入,作者的情感逐渐显露出愁苦:“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异乡生活的失落感,更引发读者对人生流逝的思考。年老之际,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形成了一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厚度。

最后两句“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则是对美景的赞叹与内心矛盾的反思,尽管自然美景令人愉悦,但内心的愁苦却难以消弭。这种矛盾的情感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展示了高适的艺术才华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峭壁连崆峒:描绘了山势的壮丽,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2. 攒峰叠翠微:强调山峰的层叠与绿色的生机。
  3. 鸟声堪驻马:鸟鸣声动人,使人停下脚步,感受自然的魅力。
  4. 林色可忘机:林中的色彩如画,让人忘却尘世的纷扰。
  5. 怪石时侵径:奇特的石头时常挡住通路,突显自然的野趣。
  6. 轻萝乍拂衣:藤萝轻轻拂过,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7. 路长愁作客:漫长的旅途让人心生忧愁,感叹身在异乡。
  8. 年老更思归:年纪大了,更加渴望回到故乡。
  9. 且悦岩峦胜:但依然要欣赏眼前的美丽山岩。
  10. 宁嗟意绪违:虽然美丽,但内心的情绪却是矛盾的。
  11. 山行应未尽:这段山行似乎还没有结束。
  12. 谁与玩芳菲:谁能与我一同享受这美丽的花草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对比。
  • 拟人:如“鸟声堪驻马”,使自然景物富有生命。
  • 对仗:如“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描绘壮丽的山川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峭壁:象征着坚韧与挑战。
  • 鸟声: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 怪石:象征着自然的奇特与不可捉摸。
  • 轻萝:象征着柔美与温暖。
  • 岩峦: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峭壁连崆峒”意指: A. 山峰的高耸
    B. 山谷的深邃
    C. 河流的蜿蜒
    D. 平原的辽阔

  2. 诗中提到的“路长愁作客”的含义是: A. 对旅行的喜爱
    B. 对异乡生活的忧愁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朋友的思念

  3.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享受自然的美好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内心的矛盾与失落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但高适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加强调壮丽的景色和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词典》
  • 《高适诗文集》

相关查询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五 贺新郎 谒揭阳丁日昌故居用稼轩韵 贺新郎 春日浦镇寄慨 贺新郎(寿李端明) 贺新郎 生日答记者问 贺新郎二十首 其七 贺新郎 和赠其年 贺新郎·绰约人如玉 贺新郎 平安夜室外监火,俄而雪至,独立雪中赋 贺新郎 其十一 为檗子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松的成语 鼠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同然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鼎字旁的字 一相情愿 窭小 包含状的成语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看家本事 門字旁的字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丝纷栉比 霜寒 年老力衰 泰山压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