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5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54:51
圣处眇安在,谈者一何昜。
注瓦务细巧,岑鼎丧良贵。
群儿有新舌,六学无故意。
向来孟韩息,不有欧苏继。
庸知後死者,未渠乡原弃。
同时鸱鸦噪,并起瓜觜利。
两公察膏盲,与世作姜桂。
挟山初作难,破竹忽乘势。
双明日配月,再立仁与义。
我有香一瓣,恨不生并世。
厥今圣域里,澹叟真守器。
怪来兰玉秀,渠以清白遗。
当家有学林,满腹惟典记。
人间市井言,眼底寇仇视。
独於两公帖,费此半生喜。
麝煤叩山骨,卧听丁丁美。
令我竹林老,亦复拜嘉惠。
敢云赓绝唱,颇欲与兹事。
朝来窗儿夹,尽室问何瑞。
宝帖更新诗,小子汝其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学术的敬仰,以及对现代学术氛围的失望。诗中提到古代圣贤的思想,表现出对当今社会浮华的批评。作者认为现代人缺乏真正的学识,谈论的内容往往肤浅。提到两位古代公卿的书信,使他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喜悦。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渴望,表示希望能够在当今社会中继续追求真理与智慧。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尤其以诗作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并关注社会民生。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风尚浮华、学术衰退之时。诗人感受到当时社会对古代文化的不重视,内心充满惋惜,因此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古代文化的追思和希望。
杨万里的《胡英彦得欧阳公二帖,盖训其子仲纯、叔弼之》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全诗以古代圣贤的思想为背景,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学术氛围的失望与对传统文化的渴望。诗中通过对古代文化的赞美和现代社会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学术的推崇和对现代人浮躁心态的反思。
诗的开篇便用“圣处眇安在”引出主题,表现出对圣贤思想的追忆。接下来通过对现代学者的讽刺,指出他们缺乏真正的学问,显示出诗人对当时学术界的不满。在提到“两公察膏盲”时,作者不仅在赞美古代圣贤的明智和洞察力,同时也在反思当今社会的浮华与世俗。
全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体现了诗人对学术的执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结尾处提到“宝帖更新诗”,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表达了对后世学子的寄望,期待他们能够秉承古人的智慧,追求真正的学术精神。
这首诗以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浮华的批判为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会现状的深思,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
诗中提到的古代圣贤是指哪几位?
诗人对现代学术的态度是?
“宝帖更新诗”中“宝帖”指的是什么?
答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杨万里的诗更关注于个人的学术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