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0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0:00
穷冬景方促,下岭路微平。
地瘦竹无叶,风乾茅有声。
客游空自叹,归计与谁评?
尚喜长亭下,云穿夕照明。
在寒冷的冬季,景色显得格外短促,山路下坡时略显平坦。
土地干瘪,竹子没有叶子,风吹过时,干枯的茅草发出声音。
旅人只好空自叹息,归家的计划又能与谁人讨论呢?
不过,我仍然喜欢在长亭之下,透过云朵看到夕阳的光辉。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归家的渴望。在传统的文人诗歌中,长亭往往象征着旅途中的歇息和对归途的期待。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抗金志士。他的诗风豪放,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广泛,涉及诗、文、词等多个领域。他一生致力于报国,常常在诗中流露对时局的不满与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陆游身处动荡的政治环境,常常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紧密关联。诗中表现他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受,以及对归乡的渴望,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情。
《井研道中》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情与对归家的渴望。诗的开头以“穷冬景方促”引入,描绘出冬季的严寒和日短,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伴随着“下岭路微平”的描写,传达出旅途的艰辛。接下来的“地瘦竹无叶,风乾茅有声”更是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生活的困窘与艰难,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客游空自叹,归计与谁评?”一句,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与对归家的渴望。最后两句“尚喜长亭下,云穿夕照明”,则转向一丝温暖的希望,长亭为旅人提供了短暂的栖息之所,夕阳的光辉仿佛在告诉诗人,尽管身处艰难,但仍有美好的事物值得珍惜。
全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故乡的眷恋,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艰难旅途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诗词测试:
《井研道中》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长亭”象征什么?
诗中“地瘦竹无叶”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