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1:40
天香·芍药
作者: 夏孙桐 〔清代〕
梢茧含烟,茎盘晕玉,晴阑尽日风暖。
十里丰台,霞畦锦陌,艳说曼殊村畔。
筠笼贮碧,怜论把春光偏贱。
添作幽人供养,依依蕙炉香掩。
婪尾乍酬倦盏。对丰容问春深浅。
簪与翠鬟嫌重,赋情难遣。
芳谱长安数遍。剩老去看花雾中眼。
欲寄将离,红桥梦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美景,描写了芍药花的娇艳与春光的温暖。诗中提到烟雾缭绕的花朵和青翠的植物,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场景。十里丰台的绚丽景色,曼殊村畔的美丽让人陶醉。诗人叹息春光的流逝,渴望能将这美景长久地珍藏。最后,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美好回忆的向往。
夏孙桐,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感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及对春天的珍视。
夏孙桐的《天香·芍药》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芍药的娇艳。诗的开头通过“梢茧含烟,茎盘晕玉”的描绘,立刻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美丽的春日气氛,给人以视觉与感官的双重享受。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也表达了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十里丰台,霞畦锦陌”,则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展现出一种广阔而美丽的春景,仿佛让人置身于花海之中,心旷神怡。而“怜论把春光偏贱”,更是流露出对春天短暂而珍贵的感悟。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加深,最后以“欲寄将离,红桥梦远”结束,表达了对离别与无奈的惆怅。诗人在赞美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形成了一个和谐而又感伤的整体。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展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曼殊村”主要指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