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杏花天 其四 漫兴作

《杏花天 其四 漫兴作》

时间: 2025-05-02 07:58:31

诗句

未到山前骑马回。

风吹雨打已无梅。

共谁消遣两三杯。

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形骸。

也曾头上带花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8:31

原文展示:

未到山前骑马回。
风吹雨打已无梅。
共谁消遣两三杯。
一似旧时春意思,
百无是处老形骸。
也曾头上带花来。

白话文翻译:

骑马未到山前就返回了。
狂风暴雨中梅花已不再。
与谁一起消遣两三杯酒呢?
和旧时春天的情景相似,
却已百无聊赖,容颜老去。
我曾经也曾头上插花而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未到:还没有到达。
  • 骑马回:骑马返回。
  • 风吹雨打:形容天气的恶劣。
  • 消遣:打发时间,消磨时光。
  • 一似:似乎。
  • 旧时:过去的时光。
  • 百无是处:形容无所事事,非常无聊。
  • 老形骸:年老的身体,形容衰老。

典故解析:

  • 带花来:古代文人常常在春天时插花,象征春天的美好和生机,也表明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亦是政治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风格豪放,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

创作背景:
《杏花天 其四 漫兴作》创作于辛弃疾晚年,诗中渗透着对时光流逝和个人衰老的感慨。诗人在春天的气息中感到无奈与孤独,这种情感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力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杏花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不再青春的骑士,未到山前就因风雨而折返,这一过程象征着对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风雨无情,梅花已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消逝。而后,诗人又引入了饮酒的场景,“共谁消遣两三杯”,表达了对陪伴的渴望与孤独的无奈。接下来,诗人感叹与旧时的春天相似,却又感到百无聊赖,身体的衰老让他倍感失落。最后一联则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昔日的欢愉与今日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情感深沉而复杂。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出辛弃疾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到山前骑马回:未到达目的地,骑马就返回,暗示着未能实现的理想。
  2. 风吹雨打已无梅:恶劣的气候使得梅花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失去。
  3. 共谁消遣两三杯:与谁一起喝酒打发时间,流露出孤独与无奈。
  4. 一似旧时春意思:春天的感觉依旧,但却添了失落。
  5. 百无是处老形骸:无所事事,身体衰老,体现出生活的乏味。
  6. 也曾头上带花来:曾经也是年轻时带着花朵,渴望美好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吹雨打”比喻严酷的生活。
  • 对仗:如“风吹雨打”和“未到山前骑马回”,形成对比。
  • 拟人:如“梅”被拟人化,赋予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与生命无常的感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风雨: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变幻。
  • 酒杯:象征享乐与交往,反映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未到山前骑马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兴奋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共谁消遣”反映了诗人的怎样状态?
    A. 孤独
    B. 快乐
    C. 忧伤
    答案: A

  3. “也曾头上带花来”中的“带花”有何象征意义?
    A. 美好与青春
    B. 贫穷与困惑
    C. 忘却与离别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杏花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辛弃疾更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失落,而李清照则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从军乐 次张昌化合溪新亭韵 次张昌化合溪新亭韵 次史良夫寄题云岫 次吕簿池亭韵 次刘启之韵 春日书事 春日即事 初入平低书院 初伏阙上书得旨还乡上杨守秘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谬见 包含砖的词语有哪些 香火因缘 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片长薄技 琼台玉宇 绞丝旁的字 扣题 双人旁的字 餐葩饮露 入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黑漆皮灯笼 榆躔 尊慈 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桑根纸 耳字旁的字 包含梅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