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4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48:55
渐识空虚不二门,
扫除诸幻绝根尘。
此心自拟终成佛,
许事从今只任真。
有我故应还起灭,
无求何自别冤亲。
西山病叟支离甚,
欲向君王乞此身。
渐渐认识到空虚并不是两样东西,
扫除一切幻象,彻底根除尘世的杂念。
这颗心自认为终究会成佛,
从今往后所做的事情只要真实即可。
有了“我”,所以应当有所生灭,
若无所求,何必与冤亲相别。
西山的病人已然衰弱不堪,
想向君王请求保全这具身躯。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他的风格豪放、奔放,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
这首诗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即将告老之际,诗中流露出对人生、对佛理的思考,表现了他对生死的理解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已经经历了许多世事变迁,内心的空虚与对真实的渴求交织在一起。
整首诗以“空虚”与“真实”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在晚年对人生、对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开头“渐识空虚不二门”,诗人逐渐领悟到人生的本质,意识到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超越这些幻象,才能达到真实的境界。接下来的“扫除诸幻绝根尘”,则是他试图摆脱世俗纷扰的决心,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人认为,心中自拟的“成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通过真实的生活来实现的。他强调“从今只任真”,意味着在余生中他将追求真实的自我,而非被外界的虚妄所束缚。后半部分则通过“有我故应还起灭”反映出个体的存在与消失,进一步探讨了人际情感与自我价值的关系,最终在“欲向君王乞此身”中体现出对生命本质的无奈与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深邃而又沉重,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真实存在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人生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反映了诗人对真实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不二门”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欲向君王乞此身”,这是表达了诗人对__的渴望。
判断题:诗人认为追求真实的生活是为了成佛。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