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2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6:37
原文展示:
嗟予身百忧,佳节过倥偬。 客愁随线增,归思与灰动。 当年从子日,未觉百虑重。 高堂绕床呼,一掷有余勇。 那知客天涯,相对寒骨耸。 岁月曾几何,鬓丝今种种。 忍饥山药煮,附暖地炉拥。 深藏断往还,衰病脱拜拱。 兴言望乡关,云物方郁滃。 空余相属意,杯酒久不捧。
白话文翻译:
唉,我身负百般忧愁,佳节匆匆过去。 客居的忧愁如线般增长,归乡的思绪如灰烬般跳动。 当年与你相伴的日子,未曾感到百般忧虑沉重。 在高堂中绕床欢呼,一掷之间尚有余勇。 哪知如今客居天涯,相对时只觉寒骨耸立。 岁月匆匆,鬓发已斑白。 忍饥挨饿,煮山药充饥,依偎在暖和的地炉旁。 深藏不露,断绝往来,因衰病而不再行礼。 兴起时望向故乡,云雾正浓重。 空留相属之意,久未举杯共饮。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学识渊博,著述丰富,尤以史学著称,代表作有《容斋随笔》等。他的诗词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时代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洪迈在节日时客居他乡,思念家乡和亲人,感慨岁月流逝和自身境遇的作品。诗中流露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节日时客居他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嗟予身百忧”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愁,而“佳节过倥偬”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忧愁的背景。随后的“客愁随线增,归思与灰动”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思乡之情的强烈。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过往欢乐时光的回忆和对现今境遇的对比,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在节日时客居他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及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现今境遇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归思与灰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高堂绕床呼”形容的是什么场景? A. 孤独的夜晚 B. 昔日的欢乐 C. 寒冷的冬天 D. 思乡的情感
诗中“鬓丝今种种”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鬓发斑白 B. 岁月静好 C. 生活富裕 D. 心情愉悦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