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1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18:31
原文展示:
春雨 浪浪檐前雨,昼夜来不极。 青苔生空廊,蜗涎被四壁。 出门无所往,端居守笼翮。 鸣呼林中鸠,聒聒方自得。 林花扫余姿,高柳沐佳色。 悠悠三月残,春物行欲息。 感之欲何奈,取醉遣朝夕。 穿泥得新笋,紫箨裹新白。 从容妇子语,草草田野食。 明日还复然,慵顽已成癖。
白话文翻译:
檐前的雨声不断,日夜不停。空廊上长满了青苔,四壁被蜗牛的黏液覆盖。出门无处可去,只能在家中静守,如同被囚禁的鸟儿。林中的斑鸠鸣叫,自得其乐。林花虽已凋零,仍留有最后的姿态;高柳被春雨洗礼,更显生机。三月的春光即将逝去,万物似乎都要沉睡。对此感到无奈,只能借酒消愁,度过朝夕。从泥土中挖出新笋,紫色的外壳包裹着嫩白的新芽。听着妇人的闲聊,简单地在田野中进食。明日又将如此,慵懒顽固已成习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春雨带来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春雨连绵的日子里创作,诗人通过观察雨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雨为背景,描绘了雨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中,“浪浪檐前雨”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连绵不断的雨声氛围,而“青苔生空廊,蜗涎被四壁”则进一步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雨后的景象。诗人通过“出门无所往,端居守笼翮”表达了自己因雨被困家中的无奈,而“鸣呼林中鸠,聒聒方自得”则对比了自然界的自在与人的受限。后文通过对春花的凋零和高柳的新绿的描绘,传达了春光易逝的感慨。最后,诗人以“感之欲何奈,取醉遣朝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明日还复然,慵顽已成癖”的自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自我调侃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中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的情绪,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浪浪檐前雨”形容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雷声 D. 鸟鸣
“青苔生空廊”中的“空廊”指的是什么? A. 空旷的走廊 B. 空无一人的房间 C. 空旷的田野 D. 空旷的山谷
诗中“端居守笼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由自在 B. 无奈被困 C. 快乐自得 D. 悲伤失落
“感之欲何奈,取醉遣朝夕”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无奈? A. 生活的艰辛 B. 时光的流逝 C. 自然的变迁 D. 人际的复杂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