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4:21
溪谷溅溅嫩水通,
野田高下绿蒙茸。
和风满树笙簧杂,
霁雪兼山粉黛重。
万里有家归尚隔,
一廛无地去何从。
伤春故欲西南望,
回首荒城已暮锺。
在溪谷中,清流潺潺,细水流通;野田上高低起伏,绿草如茵。和风吹拂,树上乐声缭绕,雪后的山巅,白色粉黛交相辉映。虽然万里之外有家可归,却因为遥远而无从回去;即使身处市廛里,却没有一处可以去的地方。因伤春而向西南眺望,回首间已是荒凉的城郭,晚钟已响。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对人生苦短、归属感缺失的感慨相结合,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人生的哲思。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品涉及诗、文、论等多方面,风格清新明快。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经历政治风波、身处僧舍时。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人内心的孤寂。开头部分,溪水的流动和野田的绿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无奈。特别是“万里有家归尚隔,一廛无地去何从”的句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
诗中“伤春故欲西南望,回首荒城已暮锺”两句更是触动人心,诗人因为对春天的伤感而向西南眺望,回头却发现荒凉的城郭已是夕阳西下,时光荏苒,令人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这种情感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渗透了对人生的思考,显示了王安石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围绕对春天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旅程中对归属感的追求与失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嫩水”主要指的是什么?
诗人因何而“伤春”?
“万里有家归尚隔”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