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奭上人抄化

《送奭上人抄化》

时间: 2025-08-08 00:33:15

诗句

冒寒独向何方去,为建灵山阁未能。

诗卷带呈看疏客,药炉留借共房僧。

夕阳岸上行枯叶,瀑布岩前听拆冰。

事到有缘随处应,回来金碧入云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00:33:15

原文展示:

送奭上人抄化 冒寒独向何方去,为建灵山阁未能。 诗卷带呈看疏客,药炉留借共房僧。 夕阳岸上行枯叶,瀑布岩前听拆冰。 事到有缘随处应,回来金碧入云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冒着寒冷独自前往何方?为了建造灵山阁而未能成行。 带着诗卷呈现给疏远的客人,药炉留给共住一室的僧人。 在夕阳下的岸边行走,枯叶随风飘落,瀑布前的岩石上听着冰块破裂的声音。 事情到了有缘的地方随处都能应验,回来时金碧辉煌的建筑直入云层。

注释: 字词注释:

  • 冒寒:顶着寒冷。
  • 独向:独自前往。
  • 何方:何处。
  • 灵山阁:指佛教圣地中的建筑。
  • 诗卷:诗集。
  • 带呈:携带并展示。
  • 看疏客:疏远的客人。
  • 药炉:炼药的炉子。
  • 留借:留下借给。
  • 共房僧:同住一室的僧人。
  • 夕阳岸上:夕阳下的河岸。
  • 行枯叶:行走时枯叶飘落。
  • 瀑布岩前:瀑布前的岩石。
  • 听拆冰:听冰块破裂的声音。
  • 事到有缘:事情到了有缘的地方。
  • 随处应:随处都能应验。
  • 回来金碧:回来时金碧辉煌的建筑。
  • 入云层:直入云层。

典故解析:

  • 灵山阁:佛教中的圣地,常用来指代修行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此诗可能是赵师秀在送别一位名叫奭的上人(高僧)时所作,表达了对其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对佛教圣地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佛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文人士大夫都与僧侣有着密切的交往。诗中提到的“灵山阁”可能是指某座著名的佛教寺庙,而“奭上人”则是一位高僧,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高僧的敬意和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高僧为主题,通过描绘高僧冒寒独行的形象,展现了其坚定的修行决心和对佛教圣地的向往。诗中“夕阳岸上行枯叶,瀑布岩前听拆冰”等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高僧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冒寒独向何方去,为建灵山阁未能。”:诗人描绘高僧冒着寒冷独自前往某处,为了建造灵山阁而未能成行,表达了高僧的坚定决心和对佛教圣地的向往。
  2. “诗卷带呈看疏客,药炉留借共房僧。”:高僧带着诗卷呈现给疏远的客人,药炉留给共住一室的僧人,展现了高僧的修行生活和对同修的关怀。
  3. “夕阳岸上行枯叶,瀑布岩前听拆冰。”:在夕阳下的岸边行走,枯叶随风飘落,瀑布前的岩石上听着冰块破裂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4. “事到有缘随处应,回来金碧入云层。”:事情到了有缘的地方随处都能应验,回来时金碧辉煌的建筑直入云层,表达了诗人对高僧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夕阳岸上行枯叶”比喻高僧的修行生活如同枯叶般随风飘落,充满了无常和变化。
  • 拟人:“瀑布岩前听拆冰”将瀑布前的岩石拟人化,仿佛在聆听冰块破裂的声音。
  • 对仗:“诗卷带呈看疏客,药炉留借共房僧”通过工整的对仗,展现了高僧的修行生活和对同修的关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高僧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高僧冒寒独行的形象和自然景物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圣地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冒寒:顶着寒冷,象征高僧的坚定决心。
  • 灵山阁:佛教圣地,象征修行的地方。
  • 夕阳岸上:夕阳下的河岸,营造宁静的意境。
  • 瀑布岩前:瀑布前的岩石,营造深远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山阁”是指什么? A. 佛教圣地 B. 道教圣地 C. 儒家圣地 答案:A

  2. 诗中的“奭上人”是指谁? A. 诗人自己 B. 一位高僧 C. 一位文人 答案:B

  3. 诗中“夕阳岸上行枯叶”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宁静深远 B. 热闹繁华 C. 孤独寂寞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赵师秀的《送奭上人抄化》:两首诗都以送别为主题,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离别的情感,而赵师秀的诗则更多表达了敬仰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探讨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诗中的佛教元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台 春景用万俟雅言清明原韵 三台词二首 其二 三台词二首 其一 三台令 三台洞 闰月廿二日 三台夜宿 三台峰 三台云水 三台山山居杂诗 其三 三台山山居杂诗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字框的字 无洞掘蟹 乙字旁的字 通庄 包含力的词语有哪些 璇题 晓然 蘘荷 靑字旁的字 青山不老 魚字旁的字 回心院 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布袜青鞋 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感恩图报 盛肥丁瘦 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