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01:07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青岚帚亚思吾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
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
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
一节呼龙万里秋,数茎垂海六鳌愁。
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阑干过子猷。
丘壑谁堪话碧鲜,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把上天。
玄圃千春闭玉丛,湛阳一祖碧云空。
不须骚屑愁江岛,今日南枝在国风。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1:07
竹十一首
(作者:陈陶)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青岚帚亚思吾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
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
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
一节呼龙万里秋,数茎垂海六鳌愁。
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阑干过子猷。
丘壑谁堪话碧鲜,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把上天。
玄圃千春闭玉丛,湛阳一祖碧云空。
不须骚屑愁江岛,今日南枝在国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与美丽景象。诗中提到东溪的竹子如同绿玉一样美丽,时常听到天坛的双凤鸣叫。晨曦中的山峰宛如仙境,竹子的青翠枝叶斜倚在红色的云朵上。万枝竹子如同潇湘的朝露,孤亭旁的白石显得清凉。诗人感慨,乖龙并非不能得雨,春雷轰鸣犹如马鞭狂舞。
接着,诗人描绘了新竹林间的悠闲行走,万竿竹子如同瓮锁住龙的泓水。惊飞的翡翠鸟巢无处寻觅,诗人闲来无事,便在云根上刻下自己的名字。青岚如同扫帚,令他想起自己的祖先,而浓绿的竹子则让他怀念蔡邕。长久听着南园风雨夜,诗人担心自己的鳞甲会化为龙。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钓鱼时的悠闲,翠绿的竹苗在霞光中显得格外美丽。山童求乞着青骢马,骑过春泉时手舞飞扬。诗人想要在内史琅玕坞题字,几番醉倒在山阳的村庄中。诗人希望能够养活万枝竹子,拒绝让凡鸟打扰云门。
溪水间的云母与灵花,仿佛到了封侯的逸士家。谁能分辨雌雄的九成律,子乔的丹井又在何处。燕子的幼雏时节,紫米的香气弥漫,野溪的羞涩色彩映过东墙。孩子们不要打破竹笋的生长,应该让它们结成高笼养凤凰。竹的一节呼唤着龙的秋天,数茎竹子悬垂于海洋,令人愁苦。
最后,诗人提醒要在瀑布峰前种竹,云中的栏杆也要经过子猷。丘壑间,谁能谈论这碧绿的鲜艳?安静地寻觅春天谱写的婵娟。期待细细描绘青瑶与龟鱼,描绘上天的景象。玄圃千春闭合在玉丛中,湛阳的祖先在碧云之间。无需再为江岛的骚屑烦恼,今日南枝依然在国风之中。
陈陶,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趣盎然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竹十一首》是陈陶对竹子这一植物的赞美与思考,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诗作中的竹子不仅是植物,更是象征着高洁、清雅的品格,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这首《竹十一首》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因其坚韧不拔的生长特性,常常被赋予高洁的品格,象征着诗人的志向与情操。诗中以竹为主线,结合自然景物的描绘,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画面。
诗人不仅仅停留在外部环境的描绘,更深入到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的表达。从对竹子的细腻观察,到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诗人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世界。特别是在对春雷、青岚、溪水等意象的描写中,诗人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与竹子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生动的自然意象。
此外,诗中也融入了对文化历史的思考。蔡邕的提及,子乔的丹井,都是对文化传承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希望在这片竹林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归宿。整首诗通过竹子这一核心意象,连接了自然与人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后续句子继续逐句解析,分析意思、用词、意象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反思。通过竹子,诗人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展示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竹十一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天坛双凤”象征着什么?
诗中“青节森森”描述的是哪个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