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4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43:27
关山月
作者: 陈陶 〔唐代〕
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
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寄穷荒骨。
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
度碛冲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
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
曾经在嫖姚(今甘肃一带)守护羌族的月亮,如今照在我白发的双鬓上。
青冢(指墓地)曾没有寸土归属,锦书常常寄给这穷困的骨头。
经过百战留下的金疮身体在沙碛中,乡愁一片如秋天的碧空悬挂。
汉城破镜重圆时应正是此刻,胡人的尘土万里之外隔着我的思念。
越过沙碛,冲击着云朔风起,边上的乐声想要在夕晚时分奏响。
陇上(指陇山)吹奏的笛声如霜刀般锐利,何时才能断绝匈奴的手臂?
作者介绍:陈陶,唐代诗人,因其诗风豪放、感情真挚而受到喜爱。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及战争带来的苦痛。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时代,诗人身处边疆,目睹了战斗的残酷与乡愁的深重,表达了对故乡与和平的向往。
《关山月》是一首展现边塞生活和思乡情感的诗作,陈陶通过对月亮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前两句通过"嫖姚"和"双鬓雪"的对比,表达了岁月的无情与自身的苍老。接下来,"青冢曾无尺寸归"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无归之痛,"锦书多寄穷荒骨"则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与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边疆士兵的孤独与无助。尤其是“乡心一片悬秋碧”,将诗人的乡愁与秋天的空旷结合,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后面的“胡尘万里婵娟隔”更是将思念的距离拉得很远,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乱的厌恶。最后几句用“霜色刀”来形容边笳的声音,既有战斗的凶险,又暗含着对未来的无奈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战乱的深深厌恶。
《关山月》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陈陶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青冢”指的是什么?
A. 田地
B. 墓地
C. 乡村
D. 山川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故乡的思念与战争的厌恶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自然的赞美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关山月》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