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3:20
又次韵杨梅三绝句
作者:史弥宁 〔宋代〕
财到南村六月时,
累累红紫玉低垂。
筠笼送似露犹湿,
更费支郎七字诗。
这首诗描绘了南村六月时节的杨梅丰收的情景。果实累累,红紫色的杨梅低垂在枝头,犹如玉石一般美丽。用筠笼装着的杨梅,仿佛湿润的露珠,渗透着清新的气息。诗人更是为此创作了七字的诗句,表达对这一美好时刻的赞美。
史弥宁(生卒年不详),字子韶,号云溪,宋代诗人,以词、诗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此诗创作于南村的杨梅丰收季节,诗人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村杨梅丰收的美丽景象。开篇“财到南村六月时”直接引入主题,突显了丰收的喜悦和富饶的意象。接着“累累红紫玉低垂”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杨梅的色泽与珍贵的玉石相提并论,表现了杨梅的诱人和丰盈。第三句“筠笼送似露犹湿”,则通过描写筠笼中杨梅的湿润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仿佛让人感受到新鲜杨梅的清香与口感。最后一句“更费支郎七字诗”展现了诗人对这一美好场景的感慨与情感寄托,似乎在说,面对如此美景,诗人也不得不花费心思去写下诗句,以表达内心的赞美与感动。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描绘杨梅的丰收,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中提到的“筠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诗人使用比喻将杨梅比作什么?
“财到南村六月时”中的“财”指的是什么?
对比两首诗,史弥宁的作品更侧重于对丰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享受,而李白的作品则带有更多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