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5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8:35
立春後十二日命驾至郊外戏书触目
陆游
身兼老病常归卧,天半阴晴偶出游。
鹦鹉碧笼当户外,秋千画柱出墙头。
年华冉冉飞双翼,梦境悠悠寄一沤。
旅食都门那可久,少留应为赋春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年老多病而常常卧床,偶尔出来游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门外有一只碧笼里的鹦鹉,墙头的秋千画柱显得生机勃勃。时间如飞鸟般迅速流逝,梦境也似乎在飘荡。身在繁华的都城,诗人感到自己无法长久停留,其中的愁绪自然流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多次动荡,诗歌创作内容多涉及国家、个人的命运与遭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因年老多病,常常感到无奈,对人生的感慨与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对春天的向往。
这首《立春后十二日命驾至郊外戏书触目》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沉思。首联以“身兼老病常归卧”开篇,直白而深刻地揭示了诗人老病缠身的现实,接着通过“天半阴晴偶出游”引入了春天的变化和诗人偶尔的出游,形成了一种对比,既有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也有对春光的眷恋。
中间的两联则通过描绘外部景物,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鹦鹉碧笼当户外”与“秋千画柱出墙头”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鹦鹉和秋千象征着自由与欢乐,正好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旅食都门那可久,少留应为赋春愁”,则回归到诗人的内心,展现出一种无奈与忧愁。诗人身处繁华之地,却无法长久停留,内心被春天的美好与短暂的生命感到无比惆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陆游诗歌的深邃与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衰老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春天的向往,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能为力的惆怅。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春天的感慨,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测试: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常归卧?
诗中提到的“秋千”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生命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作品在主题与风格上各有千秋,丰富了对春天的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