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5:25
作者:苏轼 〔宋代〕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昨夜的霜风已经吹来,先是侵袭了梧桐树,令我无处可避这凋零的容颜。问你有什么事,却只是不语,书信空空。只是一醉、一病、一懒散,早晨来到庭下,时间如箭般飞逝,似乎无言却又有意地伤害着我。将万事都交给千钟的酒,任凭酒花飞舞,眼花缭乱,烛光摇曳红艳。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兼具雅俗共赏之美,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秋季,正值人生的秋天,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回忆。透过对季节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流露出一丝忧伤与放达。
《行香子·秋与》是苏轼在秋天时写的词作,透过秋季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间的反思。词中“霜风”“梧桐”带给人一种阴郁的秋意,使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诗人提问“问公何事”,却得到的是沉默的回应,暗示着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接着,诗人通过“醉”“病”“慵”的描写,展现了对现实的逃避和对自我的放任。在“光阴如箭”之句中,时间的飞逝令人生出无奈感,似乎在无声中伤害着他。最后,诗人在酒的意象中放纵自己,任由“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来麻痹内心的痛苦。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于生命、时间和孤独的思考,是一首典型的秋天抒怀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忧虑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最终选择以酒来麻痹自己的内心,展现了对人生的无奈与豁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行香子·秋与》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光阴如箭”是为了表达什么?
诗中“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主要描绘了什么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行香子·秋与》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