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5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9:15
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稭如嚼竹。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
莫教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
这首诗描绘了山西的战马因饥饿而无肉可食,夜晚只能啃食长稻草,像是在啃竹子一样。马在三丈的空间内缓慢移动,我不相信天山会有这样坑坑洼洼的地方。哪里比得上那厩中的好马,红色的马头,白天立着仗回家后卧在斜阳下。不要让优孟去占卜埋葬之地,厚厚的衣服和薪柴进入铜制的历书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作品广泛影响后世。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马匹的关心与对战马困境的同情。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马命运的感慨,反映了战乱时期人和动物的艰辛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地揭示了战马与厩马之间的命运差异。开头两句描绘了战马饥饿无肉的悲惨状况,生动地让人感受到战马在艰难环境中的挣扎。接着,诗人以“岂如厩马好头赤”一语,将战马与养在马厩中的优良马匹进行对比,突显出前者的悲惨与后者的安逸。
通过“立仗归来卧斜日”一句,诗人描绘了一幅温暖的画面,暗示战马与厩马的命运并非平等。最后,诗人以“莫教优孟卜葬地”收尾,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同时也隐含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文字凝练而生动,展现了苏轼深厚的诗歌功底及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它不仅是对战马命运的关怀,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具有深远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马艰苦命运的同情,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不平等,同时也对命运的无奈与人生态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诗中“山西战马饥无肉”是形容什么情况?
A. 战马饱满
B. 战马饥饿
C. 战马生病
D. 战马奔跑
诗中提到的“优孟”是指什么?
A. 战马
B. 卜卦的名人
C. 农民
D. 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