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2:54
新雨丰今岁,初晴屏积阴。
猛收千疋练,微露一棱金。
天熨粉青嫩,山描愁黛深。
谁言残剩暑,卓午不相寻。
今年雨水丰沛,刚刚放晴的时候,天边的阴云还未完全散去。田野中收获的稻谷如同千条白练,而微微透出的阳光像是一片金色的光芒。天空像是被熨斗熨平般清新,青山的轮廓显得愈发深沉。谁说炎热的夏天还在继续呢?其实午后的时光已不再与我们相拥。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残剩暑”和“卓午”可以看作对季节变化的描绘,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诗作多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常带有哲理思考,关注社会民生。杨万里身处南宋时期,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他的作品常呈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发中桥二首》是杨万里在一次新雨初晴的时节所作,诗中描绘了丰收的田野与清新的自然环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写新雨后的田园风光,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开头两句,诗人使用“新雨丰今岁,初晴屏积阴”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接下来的“猛收千疋练,微露一棱金”则将视线转向丰收的稻谷,象征着农民的辛勤与对生活的期望。
“天熨粉青嫩,山描愁黛深”两句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清新的天空与黛色的山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美丽与深邃。最后一句“谁言残剩暑,卓午不相寻”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夏天的炎热似乎已经不再,转而是一种更为清凉的感觉,给人以宁静和舒适。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极具匠心,清新自然的景象与隐含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形成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新雨后的田园风光,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丰收的希望,同时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新雨丰今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猛收千疋练”中的“练”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卓午”是指什么?
比较杨万里的《发中桥二首》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丰收的喜悦,而杜甫则在艰苦的环境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