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9:12
过青阳县,望九华山,云中不真。来早大露,
懊恼西来不见山,五更指准月中看。
却将香雾宽裁幕,性燥和天总一漫。
到青阳县,望着九华山,却被云雾遮住了,山影显得不真实。清晨来得早,露水还未蒸发,
心中懊恼,西边的山却看不见,五更时分,指着月亮中的光亮来看。
只好用香雾宽宽地裁成帷幕,性情烦躁与天空的模糊一同沉浸。
九华山自古以来便是道教和佛教的重要圣地,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诗中提到的“云中不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渴望和失落之情。香雾则象征着山中神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作者介绍:杨万里,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擅长写景抒情,常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杨万里在旅行途中,途经青阳县,途中对九华山的景色感到失望,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华山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景色未能如愿的失落感。开头几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西来的眺望却未能见到山的懊恼,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渴望与无奈。诗中提到的“月中看”则巧妙地将夜空的明亮与山的隐秘对比,进一步加深了仰望与不可得的情感。
而“香雾宽裁幕”则引入一种梦幻的意境,仿佛云雾为他遮住了山的真实面貌,表达了他心中的失落与烦躁。最后一句“性燥和天总一漫”将个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又矛盾的关系。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丰富,既有对美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极具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是哪一座?
A. 泰山
B. 九华山
C. 黄山
诗人感到懊恼的原因是什么?
A. 天气不好
B. 看不到山
C. 迷路了
“五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早晨
B. 下午
C. 晚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