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1:02
行看腊破好年光,万寿南山对未央。
黠戛可汗修职贡,文思天子复河湟。
应须日驭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
吉甫裁诗歌盛业,一篇江汉美宣王。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年初的美好景象,万寿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丽。可汗向朝廷进献贡品,而文思敏捷的皇帝则重整河湟地区。接下来,皇帝应该乘着日光去西巡狩猎,而不需要依靠星星射向北方的狼群。最后,诗人提到吉甫裁诗,赞美盛大的文治,一篇诗歌如同江汉的美景,令人赞叹。
杜牧,字牧之,号樛轩,唐代著名诗人,生于803年,卒于852年。他以诗风清新、意象生动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政治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繁荣与文化发展的期许。
杜牧的这首《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长句四韵》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新年到来时的喜庆气氛和国家的兴旺。诗的开头“行看腊破好年光”,直接点出时间的转变,展现了辞旧迎新的喜悦。接下来的“万寿南山对未央”则用自然景象反映出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黠戛可汗修职贡”展示了对外关系的和谐,而“文思天子复河湟”则强调了内政的稳固和文治的繁荣,表现出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赞美。诗歌最后提到吉甫裁诗,强调了文治的盛行,表现出诗人对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整首诗充满了欢庆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政治清明的期盼,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展现了唐代盛世的风采。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国家繁荣、社会和谐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与文治的重视,体现了唐代的盛世气象。
诗中提到的“南山”象征什么?
“黠戛可汗”指的是哪个民族的统治者?
诗中“吉甫裁诗”指的是哪位诗人?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国家繁荣与战乱后的重建,二者在主题上有共通之处,但风格上,杜牧的诗更显华丽与乐观,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代动荡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