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4:38
原文展示:
离齐州后五首 曾巩 〔宋代〕
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 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如果想要享受家庭的乐趣,就应该去习池游玩,但难以放下对西湖那十顷秋色的思念。 从今往后,七桥上的风和月,将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伴随着那艘木兰舟。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离开齐州(今山东济南)后所作,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离开齐州后的作品,可能是在旅途中或定居新地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习池和西湖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深怀念。诗中的“难放西湖十顷秋”一句,用“十顷秋”来形容西湖的广阔美景,形象生动。后两句“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则通过“七桥”和“木兰舟”的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曾巩诗歌的清新自然和含蓄深沉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西湖美景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通过对比习池和西湖,以及对七桥和木兰舟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习池”是指什么? A. 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B. 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迹 C. 一个繁华的城市 D. 一个普通的池塘
诗中的“西湖十顷秋”形容的是什么? A. 西湖的春天景色 B. 西湖的夏天景色 C. 西湖的秋天景色 D. 西湖的冬天景色
诗中的“木兰舟”象征什么? A. 实际的船只 B. 理想或向往 C. 过去的回忆 D. 未来的计划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