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隆中

《隆中》

时间: 2025-05-06 18:08:12

诗句

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

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

平生许与际,独比管乐贤。

人材品目异,自得岂虚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8:12

原文展示:

隆中 曾巩 〔宋代〕

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 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 平生许与际,独比管乐贤。 人材品目异,自得岂虚传。

白话文翻译:

有志之士自然会有所期待,显达与沉默都不是随意的。 诸葛亮在尚未显达之时,隐居在隆中的田野之中。 因为刘备的三次拜访而感动,彼此的关系如同鱼水般先后相随。 在蜀地开创基业,意图纠正国家的动荡。 即将成就中兴大业,恢复汉室统治于秦川之地。 他一生中与人交往,唯独与管仲、乐毅相比肩。 他的才能和眼光与众不同,他的成就岂是虚传。

注释:

  • 志士:有志向和抱负的人。
  • 固有待:自然会有所期待。
  • 显默:显达与沉默。
  • 孔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 微时:尚未显达之时。
  • 息驾:隐居。
  • 隆中田:隆中,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诸葛亮曾在此隐居。
  • 出身感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求他出山辅佐。
  • 鱼水相后先:比喻彼此关系密切,如同鱼水。
  • 开迹在庸蜀:在蜀地开创基业。
  • 欲正九鼎迁:意图纠正国家的动荡。
  • 垂成中兴业:即将成就中兴大业。
  • 复汉临秦川:恢复汉室统治于秦川之地。
  • 许与际:与人交往。
  • 独比管乐贤:唯独与管仲、乐毅相比肩。
  • 人材品目异:才能和眼光与众不同。
  • 自得岂虚传:他的成就岂是虚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中兴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曾巩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寄托了对国家中兴的希望和对有志之士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中兴的期望。诗中,“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一句,表明有志之士自然会有所期待,显达与沉默都不是随意的。接着,诗人描绘了诸葛亮在尚未显达之时,隐居在隆中的田野之中,因为刘备的三次拜访而感动,彼此的关系如同鱼水般先后相随。在蜀地开创基业,意图纠正国家的动荡,即将成就中兴大业,恢复汉室统治于秦川之地。最后,诗人赞美诸葛亮的才能和眼光与众不同,他的成就岂是虚传。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中兴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

    • 这句诗表明有志之士自然会有所期待,显达与沉默都不是随意的。
  2. 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 这句诗描绘了诸葛亮在尚未显达之时,隐居在隆中的田野之中。
  3.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 这句诗表达了诸葛亮因为刘备的三次拜访而感动,彼此的关系如同鱼水般先后相随。
  4.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 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在蜀地开创基业,意图纠正国家的动荡。
  5.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

    • 这句诗表达了诸葛亮即将成就中兴大业,恢复汉室统治于秦川之地。
  6. 平生许与际,独比管乐贤。

    • 这句诗赞美了诸葛亮一生中与人交往,唯独与管仲、乐毅相比肩。
  7. 人材品目异,自得岂虚传。

    • 这句诗赞美了诸葛亮的才能和眼光与众不同,他的成就岂是虚传。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鱼水相后先”一句,用鱼水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 对仗:诗中“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一句,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中兴的期望。诗人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展现了有志之士的品格和才能,以及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隆中田: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象征着隐逸和等待。
  • 鱼水相后先:比喻彼此关系密切,象征着和谐与合作。
  • 九鼎迁:国家的动荡,象征着国家的危机和需要纠正的问题。
  • 秦川:汉室统治的地方,象征着国家的中心和恢复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一句,描述了诸葛亮的什么状态?

    • A. 显达之时
    • B. 尚未显达之时
    • C. 隐居之时
    • D. 出山辅佐之时
  2. 诗中“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 A. 诸葛亮因为刘备的三次拜访而感动,彼此的关系如同鱼水般先后相随。
    • B. 诸葛亮因为刘备的三次拜访而感动,彼此的关系如同鱼水般先后相随。
    • C. 诸葛亮因为刘备的三次拜访而感动,彼此的关系如同鱼水般先后相随。
    • D. 诸葛亮因为刘备的三次拜访而感动,彼此的关系如同鱼水般先后相随。
  3. 诗中“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一句,描述了诸葛亮的什么行动?

    • A. 在蜀地开创基业
    • B. 意图纠正国家的动荡
    • C. 即将成就中兴大业
    • D. 恢复汉室统治于秦川之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中兴的期望。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蜀相》与曾巩的《隆中》:两首诗都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中兴的期望。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曾巩的《隆中》:两首诗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诗作,对宋诗有深入的解读。
  • 《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的生平和事迹,对了解诸葛亮有重要参考价值。
  • 《唐宋诗鉴赏辞典》:对唐宋诗有深入的鉴赏和解读,对理解曾巩的诗作有帮助。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 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三门避暑 古瑟怨 下楼 城旁少年 杂曲歌辞 鹧鸪词 春晚赋得馀花落 避暑女冠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史结尾的成语 郁令 鸟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干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三教布衣 明婚正配 吞符翕景 宿会 有以教我 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路绝人稀 规旋矩折 倦旅 云舒霞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